搜狐网站搜狐理财
卡奴欠债自杀 罚银行并不冤枉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然,银行对信用卡的核发不够谨慎,出现过度授信的问题,并不能豁免信用卡使用者的债务。然而,为什么偿还能力一般的人,会有那么多信用额度,银行在信用卡领域的粗放发展和无序竞争难逃其责。
2014-11-20

拿生命刷卡? 银行只要钱不要命

  11月18日,上海银监局以未依法审查信用卡申请人资料真实性、过度授信、异常交易管控不力等违规行为为由,对7家商业银行进行240万元的罚款处罚。

  这份迟到了近半年的行业内部行政处罚书,是对今年6月上海一家三口因无力偿还卡债而全部烧炭自杀事件的问责。

银行“默许套现”被罚

  2014年6月4日,上海市虹口 区广中五村一户三口之家烧炭自杀,年过花甲的张某和林某夫妇及其25岁的儿子无一幸免,死因疑为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据报道,这家人手上有十余张信用卡, 总透支额度达50多万,透支金额或被用于炒作期货。

  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显示,这家人当时有10多张信用卡,且总透支额度高达50多万,涉及到银行未依法审查申请人资料真实性、过度授信、异常交易管控不力等违规行为。

  子欠卡债,累及老父毁家代偿;父为卡奴,携子女一同自杀;情侣刷卡无度,双双跳楼身亡;父母无力还债,全家同赴黄泉……自杀、坐牢、犯罪、绝望、挣扎,他们因有50天以内的免息期而透支,又因无法承受的循环利息而债台高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卡奴。

  其实,卡奴悲剧频繁上演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上海一家三口因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而自杀,这并非首例,近年来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13年,逾期半年没有偿还的信贷总额为251.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71.9%,充分暴露“卡奴”越来越多,数量呈井喷式上升趋势。“卡奴”出现,与商业银行追求发卡巨大短期利益密切相关,商业银行过度、多头授信导致信用卡申请门槛低,甚至几乎无门槛,使客户可使用信用额度与其还款能力严重不匹配,这都是导致“卡奴”增加的直接原因。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然,银行对信用卡的核发不够谨慎,出现过度授信的问题,并不能豁免信用卡使用者的债务。然而,这类悲剧背后,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偿还能力一般的人,会有那么多信用额度,银行在信用卡领域的粗放发展和无序竞争难逃其责。

信用卡市场乱象由来已久

  事实上,银行信用卡市场的乱象由来已久,为了争取市场份额,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在发卡过程中过度授信、捆绑发卡的行为一直存在。今年9月,央行对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作出处罚,原因是违规发放POS机以及伪造虚假信息,在今年初引发了数十亿元信用卡利用POS机的套现风险。

  POS机的滥发,使得信用卡套现轻而易举就能实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22%的持卡人有过信用卡套现的行为。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之所以会形成现在信用卡套现泛滥的局面,除了第三方支付违规之外,跟银行的纵容也有一定关系。

  只需要承担一点成本,就能够从银行套取出大额资金,用来从事投资、投机行为,甚至还可获得收益。如果说银行过度授信是个陷阱,那么,信用卡套现就像 “诱饵”。很多缺乏金融常识和风险意识的持卡人前仆后继地投身进来,一旦操作不当,资金链断裂,后果只能是自己承担。

  银行信用卡业务经理坦言,银行之所以不揪个人信用卡套现,主要是因为现在个人套现现象太普遍,查起来影响面比较广;一般只要套现行为不是太猖獗,且能按时还款,银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信用卡套现都免不了手续费,这也是银行的一项收入来源。即便银行检测到了信用卡交易异常,只要客户能够按时还款,银行一般还是会继续授信。

  目前商业银行发放信用卡主要依据央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审核信用卡申请人时,往往先查询央行征信系统;如果申请人有不良记录,则不会通过审核。但问题是央行征信系统2005年才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联网运行。截至2013年,央行征信数据库收录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仅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

  可见,央行征信系统收集信息面不全,覆盖人口比例不大,无法让商业银行全面、客观地掌握每位信用卡申请人的真实信用状况,有效参考价值被大打折扣。为此,应由中央政府出面,加大投入,集中各职能部门力量,建立全社会公民信用信息系统工程。唯有像美国一样,建立全体公民社会保障号和信用记录,提高信用卡申请人信息透明度和信用卡门槛,防范“卡奴”泛滥才成为可能。

别让卡奴悲情再度上演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要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防止“卡奴”现象蔓延,应该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监管部门和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加强事前的监管和防范。这次上海银监局对银行开出罚单的同时,明确提出“刚性扣减”监管要求。所谓刚性扣减,就是说银行在给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额度时,必须扣除他在其他银行已经获得的额度。“刚性扣减”如果能得到贯彻落实,那么将有助于防止信用卡的过度授信。当然,这还有赖于个人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还要加强对申请人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加强对异常交易管控,把好发卡审批和日常管理的关口。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要提高对信用卡风险的认识,不能因为争夺客户、抢占份额而放松要求,降低标准。那种跑马圈地式滥发信用卡,以追求数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模式,应该彻底摒弃。否则,商业银行将第一个品尝到粗放发展酿成的恶果。

  其次,要严格界定信用卡功能边界,防止跨界使用和违规用卡。信用卡是基于个人信用而发行的,基本功能是个人的支付结算和消费信贷,特点是小额、无担保、可循环。消费,即以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为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不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行为。但事实上,信用卡现在比较普遍用于经营性小额贷款,从生活消费领域“跨界”到生产经营领域。这种对信用卡业务的所谓创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信用卡的本质并放大了风险。随着P2P网贷的泛滥,这两年还有一些网贷平台明着暗着开通信用卡为投资账户“充值”业务,变相鼓励持卡人透支信用卡来进行所谓的项目投资。现在,大街上的电线杠,网站上弹出的窗口,也不乏“代办高额度信用”“最快当天即可下卡”之类的小广告。奇怪的是,这些违法行为基本上都被熟视无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信用卡持卡人要理性使用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和结算手段的信用卡,集安全、方便、快捷为一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欢迎。“卡神”们有很多招数玩转信用卡,比如用足消费免息期,用好商户的优惠和打折,适时申请分期付款,等等。利用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便利,借助信用卡适度提前消费,对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而言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必须基于自身的经济状况,基于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支付结算应依法合规,提前消费要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少数人自以为很聪明,办了很多信用卡“以卡养卡”,实际上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窟窿补不了那天就成了“卡奴”。更有甚的是,少数人还借助信用卡违规进行套现、洗钱,游走在刑事犯罪边缘,那简直就是拿生命在刷卡。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上海证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