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投资宝典

房价大跌无可能 大城市白领如何把握购房时机

来源:理财周刊
2010年11月23日06:11

  开发商会降价吗 作者:黄罗维

  文前提要:通过对141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货币资金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当前开发商大面积降价尚难出现。不过由于带息负债的大量增加,半年后不少房地产企业会出现资金紧张,到时候市场就将见分晓。

  大面积降价尚难现

   今年以来,调控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一切的一切也在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并非政策的猛烈程度,而是房价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下跌。不过左等右等,市场出现的状况还是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失望,事实上,二次调控以来,开发商“打折”、“降价”者少之又少,甚至于较今年4月时打折、降价项目还显不足。那么在现阶段,市场究竟会如何演变呢?通过对市场面各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这个时期,开发商大面积的降价还难以出现。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这其实是由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对一家房地产企业来说,现金是相当重要的,它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如果现金充裕,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畅通,其销售压力就比较小,这时他们一般不会采取降价的策略。而如果现金紧张,资金链有断裂的可能,这时企业就会考虑通过降价来加快销售回笼资金,以保证企业自身的安全。那么,当前房地产企业的现金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还是要从其财务报表中寻找答案。

   上市公司定期都会公布季报和年报,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源。在表1中,我们就列出了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至今货币资金和带息负债的变动,并对141家房地产企业的总体变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希望可以从中发现其财务变动情况的蛛丝马迹。我们发现,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货币资金仍然相当充裕。比如总体141家公司,今年三季报其货币资金总额达到了2102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显然没有降价的意愿。反之在2008年末的市场低迷期,那时候市场上降价打折相当普遍,而如果我们留意一下财务数据,2008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这时141家企业的货币资金只有1033亿元,这也是当时市场能够出现降价的真正原因。

   1033和2102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数量级,它显示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的差距。显而易见,2008年在种种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房地产企业货币资金大幅度减少,不得不通过降价回笼资金来维持资金链的运转,从而促成了大面积的降价。而现在,由于房地产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仍在高位,大范围的降价就难以出现。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当前开发商资金仍宽裕,所以今年年底前估计不会大幅降价。一位上市地产公司老总也坦言:“成交量再次下降,调控政策又如此密集,房价可能会降一点,但不会降很多。”江南证券房地产首席研究员杜丽虹此前曾分析指出,以2009年年报财务状况估算,2010年仅有10%的地产企业会出现较大资金缺口,企业被动降价压力不大。

  购房不能盲目 作者:汪标

  最近6~7年,房价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围绕房价会涨会跌到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究竟房价由谁说了算,各方的观点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刚性需求购房者认为,开发商在房价上涨过程中获得了暴利,炒房者是推高房价的帮凶;而开发商则认为高地价是导致高房价的根本原因,供应不足才会导致房价上涨。

  其次,争论房价会涨会跌的实际意义并不大,特别是对于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一个可以承受的价格实现买房的梦想,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我们推出了刚性需求购房能力这样一个指标,定量地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出手购房最合适。

  从这个指标的构成来看,收入毫无疑问是占第一位的,只要收入不断提高,在房价和信贷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购房能力无疑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以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为例,目前多数购房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大概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而市场上的新房单价大多在2万元/平方米以上,看上去难以接受。但如果几年后,收入增长1倍(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提高人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意味着未来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将加快),那时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不就和今天1万元/平方米的价格相同了吗?因此,只要中国的经济保持增长,老百姓的收入保持增长,未来的房价仍然会有上涨的空间。同样重要的还有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对购房能力的增减有着巨大的作用。2009年受房贷利率大幅度降低的影响,老百姓的购房能力提高了近60%,也是导致2009年房价大涨的根本原因。而未来的加息预期很可能对购房能力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房价的上涨起到抑制作用。

  对于开发商和房产投资者来说,也必须时刻关注刚性需求的购房能力,不要盲目地认为有刚性需求,房子就一定能卖出去。因为当房价远远高于刚性需求的购买力时,房产泡沫就比较厉害了,一旦没有后续接盘者,在资金链吃紧的情况下,价格向合理价位回归就成为了必然。而接最后一棒的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中国的房产市场已经走过了快速增长的萌芽阶段,正在步入稳定增长的生长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但速度必定会降下来。买什么都涨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投资需要看清楚大势,把握住市场中的机会。

  当然,我们今天给出的公式还是相对简单的,没有把更多的因素考虑进去,比如单套房产面积的变化,首付款比例的变化等,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几个因素的权重问题,因此只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还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买卖指标。读者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公式进行修订,以得到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指标,来指导自己的房产投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乔瑞昕)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