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投资宝典

房贷悄然"提价"提前还贷需三思 应对思路全攻略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2011年05月12日08:22

  房贷门槛再紧 提前还贷需三思

  ⊙记者 金苹苹

  近日,多个城市传出收紧房贷的消息,紧缩的信贷政策下,房贷首付比例的提高和利率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了购房人的成本。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贷款人该如何应对呢?

  房贷闸门持续收紧

  自从2010年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后,各家银行曾经接到监管层的口头通知,将首套房贷款的7折利率优惠提升至8.5折,首付比例也由两成提至三成。但今年以来,在信贷额度偏紧的状态下,银行更倾向于做高收益的业务,以便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能创造更高收益的地方,个人房贷业务的门槛也开始越来越高。

  而眼下,沪上的个人房贷业务正有持续收紧的趋势,特别是在中小银行层面,由于额度紧张,很多银行的房贷业务大幅收紧,个人房贷“一贷难求”。至于四大行,尽管对外宣称房贷按照政策规定实行,但据记者了解,实际操作中,不论是首付比例还是贷款利率水平,都面临更为严格的执行尺度。

  “如果你是购买首套房,目前首付成数是三成,贷款的最低利率是基准利率,没有折扣。如果是二套房,首付比例是六成,利率要上浮10%。”当记者以购房人身份去建行某支行咨询的时候,信贷员如此答复。不仅如此,该信贷员还告诉记者,因为额度紧张,目前即便递交了申请,也不能给出具体的放款时间,“只能等,等额度出来才能放款。”

  工行浦东分行的某位人士则告诉记者,“虽然有额度,但是在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执行标准上,银行目前是在按照较高的标准操作。”该人士称,“比如以首套房为例,现在普通的贷款人想要获得利率优惠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那些资质特别好的客户,或许可以给出一些优惠。而且在首付比例上,也提升到四成了。”

  不仅如此,原先政策收紧,实际操作却暗中“放水”的现象,在银行层面已经被杜绝。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购房人要申请贷款,银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认购买的是第几套房。“银行已经和房地产交易系统联网,确认是首套房,对比二套房在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还能获得相对不错的‘待遇’,一旦查询结果显示是第三套房甚至多套房,连申请都不会接受。”

  提前还贷三思而行

  一边是房贷业务持续收紧,另一边却由于加息的影响,部分贷款人正在思考是否要提前还贷的问题。进入加息通道后,不断攀升的贷款利率,让贷款人压力陡增。“要不要提前还贷,成为现在客户咨询最多的问题,”前文中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但至于是否要提前还贷,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空前一致:“尽量不要提前还贷”。

  “在信贷政策从紧的情况下,个人获得的房贷资金,其实是一种资源。”交通银行理财师李吉对记者表示。他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鉴于房地产调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论是房地产贷款或者房贷业务的收紧都将是一种趋势。而上海银监局公布的今年3月份上海市信贷运行情况也显示,上海市房地产贷款增速正在放缓。该数据显示,3月末主要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72.04亿元,当月增加48.18亿元,环比少增22.27亿元;同比增长17.27%,增速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贷款在政策调控和规模控制的双重影响下,增速自去年6月份以来持续减缓。

  故而,在当前获得房贷相对较难的情况下,银行业内人士建议贷款人没有必要急着提前还贷。尤其是处于以下两种情况的贷款人,更是不用提前还贷。

  首先,此前已经获得了优惠利率的贷款人,无需提前还贷。银行人士指出,由于此前已获得了优惠利率,因此即便今年以来已经有两次加息,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平看,即使只有8.5折利率优惠,年化利率为5.78%,比起提前还贷的成本,该利率水平依然具有优势。而银行人士也帮忙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加息情况推算(5年期以上贷款加息0.2%),如果再加息6次,5年期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为8.0 %,获得8.5折利率优惠的贷款人,仍可以享受到6.8%的利率,和目前的利率水平持平。故而眼下享受了利率优惠的贷款人根本无需提前还贷。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那些手头资金有较好投资渠道的贷款人,即便没有享受到贷款优惠利率,银行人士也建议不要提前还贷。“在通胀压力加剧的时候,投资者最好的方式是进行投资,让资金保值增值。而适当的负债,从理财的角度来看,是有利于贷款人的。”李吉指出,由于通胀的原因,贷款人的借款成本会被抵消一部分,因此目前即使负债,贷款人也大可不必着急提前还贷。而目前,虽然A股市场维持震荡走势,但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随着加息在上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发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以投资期为1个月以下的产品为例,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水平是3.33%。“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如果在股市震荡时将部分资金投资这些短期理财产品,不仅保障了流动性,更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一旦股市机会来临,就可以继续入市。”

  而部分优质基金的表现也不错,特别是债券基金,其业绩回报较稳定,去年债券型基金收入颇丰,整年盈利58.77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42.99%。故而这类产品也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投资对象。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