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广东保监局进一步对外发布2008年全省境……[全文]
  在听说“地下保单回流”现象后,郝演苏教授开始……[全文]
更多>>

相关新闻

小调查

survey

“热钱”缘何相中保险业

  前几年是内地人不理政策监管要求、不顾投保风险到境外买保单;现在是境外资金想方设法到内地买保险,“地下保单回流”了。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热钱”的身影现身保险业?它们流入的路径又如何呢?

股市不景气 保险投资收益一枝独秀
·收益跑赢银行定存 分红险“红包”变大
  今年,各保险公司的分红水平大都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公司的分红水平更是远远超出前几年。还有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向分红险保户多多派送特别红利。
·中资公司挑起市场大梁 万能险收益逆市而上
  股市低位震荡,正当大多数人为自己“解套”而困扰时,已经被遗忘很久的万能险却交出了另一份答卷:多数万能险结算利率,比3年前增长了70%。
监管存漏洞 “热钱”有机可乘

·承保后的可操作空间大
  尽管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比较严格,保监会也一再强调说要严格监管,但问题在于,只要承保通过,后期额外趸交的保费则是连保险公司和保监会都不会过问的。而一些业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会主动帮助这些资金流入。
·证明文件形同虚设
  虽然境外人士在国内购买大额的人身保险或者投资连结保险,都必须有房产、汽车等财产证明以及公司开具的盖有公司公章或者财务公章的收入证明。但这些证明文件均可伪造而且,保险公司也不会真正去查这些东西。即使查也查不到。

保险业“热钱”大起底
“热钱”从何而来:保险领域“热钱”的来源较其他领域的“热钱”有所不同,多为收入中等偏下的香港居民。他们对投资几乎一窍不通,基本都由中间人牵线搭桥才到内地投保,投保金额都在两三百万元左右。
“热钱”主要在何时流入:多数是在今年上半年涌入的,与香港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不景气息息相关。
“热钱”规模多大:据郝演苏初步估算,这部分资金不少于100亿元。不过,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保险资金来自于热钱,却没人能说清楚。保险监管部门也从未披露过相关数据。
“热钱”主要流入何地:广东省的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为热钱流入保险领域的集中地。
“热钱”为何选择流入内地保险业:保险公司采取目前的这种“追求规模不计利润”的近乎愚蠢的盈利模式,非常有利于投保人套利,也因此吸引了“热钱”的流入。
“热钱”流入保险业后集中在哪: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许多港澳人士为了防止港币贬值及获得较高利息,将资金投向了以人民币计价的银行保险理财产品。其中又以万能险最为受宠,因为相较分红险和投连险,该险种具有保底功能,较高收益(今年的最高收益率能冲到6%)和进退方便等特征。

“热钱”“套利”后逃离或引发市场动荡

  “热钱”现身保险业,会对保险业的发展造成哪些影响?是否会在年轻的保险业引发一场灾难呢?

吸引“热钱”的高收益难为继
  保险资金的收益并不值得夸耀。5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经达到了5.85 %,3年期也达到了5.4%,即便扣除利息税,也超过了保险公司的收益率。
保险企业或陷入偿付能力怪圈

“热钱”涌入渠道,多是借助银保渠道作为踏板。银行保险比重大,导致偿付能力吃紧,于是保险公司通过谋求增资、发行次级债或上市圈钱解决偿付能力问题。偿付能力一旦改善,又重蹈旧辙,继续重复产品同质和重理财轻保障的轨迹。会形成恶性循环。

“热钱”“套利”后逃离或引发市场动荡
  境外人士真实的养老钱希望进入内地理财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大量“热钱”希望套利就走,这对于内地保险业来说意味着未来将经历大动荡。
用数字说话
92.63%
广东省(不含深圳)人身保险业务收入上半年增幅为92.63%,大比例超过了江苏省的47.48%、上海市的56.56%和深圳的57.2%的增幅
79%
投资连结、万能寿险和保障功能较低的趸缴中短期分红产品在今年上半年人身保险业务收入总量中的占比高达79%
100亿
不少于100亿元的资金流向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万能险、投连险和分红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
2.4%
今年上半年整个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仅为2.4%

监管机构看“热钱”

保监会未回应“热钱”风波

  据郝演苏介绍,当他在广东调研时,当地的保险监管机构已经关注到保费异动情况,也意识到港澳保单对于广东省保费的拉动作用。


广东保监局否认“热钱”过江
  广东保监局昨天表示反对百亿“热钱”流入的观点。“我们也对广东这三个地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并没有所谓的百亿热钱进入。”
争议投保人身份 广东保监局再驳"百亿热钱论"
  9月11日,广东保监局进一步对外发布2008年全省境外人士投保数据,该局再度强调,广东保险业的高增长与热钱无关。
保险专题推荐阅读
·聚焦《保险法》第二次修订
·巨灾冲击巨灾保险制度
·保险“霸王条款”几时休
策划制作:陈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