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理财
  • 理财首页 | 银行首页 | 央行与银监会 | 中资银行 | 外资银行与海外银行 | 银行理财 | 信用卡 | 理财新品 | 银行研究 | 银行服务
  • 焦点图

    【编者按】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许多购买了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亏损严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星展银行等外资银行都因理财产品而与客户发生纠纷。

    渣打银行客户巨亏 两年维权难获赔偿

      金融危机导致的理财产品风波未了。渣打银行苏州分行的客户孙小东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全文]

    更多>>

    最新报道

    调查

    1.你如何看待外资银行理财亏损事件?




    2.你以后是否会买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




    查看结果

    金融衍生品引发外资银行理财“血案”

    编者按:

      因为次贷危机的发生,曾经充满耀眼光环的金融衍生品还原了投机的本来面目。

      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及面越来越广的背景下,国内不少富豪、企业正面临一场由投资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灾难”。

      外资银行为中国有钱人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也演变为吞噬巨额财富的陷阱。“富翁变负翁”、“百万资产蒸发”,甚至“理财亏损反成被告”的现象也在上演。巨亏的案例让投资者感到投资前景渺茫,同时也对外资银行产生了信任危机。

    企业亦难逃金融衍生品魔爪

    ·中信泰富186亿巨亏内幕

      中信泰富签订的这些外汇远期合约实质上就是Accumulator ,按谐音,香港称之为“I will kill you later”。这种合约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详细]

    ·昔日女首富杨惠妍赌亏12亿

      曾造就中国最年轻女首富的碧桂园,也在年报中曝出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巨亏,而令碧桂园惨输的,是去年与国际大行美林签订的一纸股价对赌……[详细]

    ·东航深陷航油套保亏损泥潭

      如果仅做风险固定、收益无限的买入期权,可视为企业为原料进行套期保值的一个操作,可不管是深南电还是东航、国航,都做了收益固定……[详细]

    揭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秘密

      KODA是Knock-Out Discount Accumulator的英文缩写,国内一般将其译为累计期权,它是金融机构针对大客户设计的一种极其复杂的新型期权产品。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标的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外汇、商品等,交易在金融机构和大客户之间直接进行,不通过任何交易所……[详细]

    KODA

    买衍生品就是买“鸦片”?

      这种产品有巨大的向下风险,往上给投资者的回报是很小很有限制的,但是往下的风险可以几十几百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有点像‘金融鸦片’…[详细]

    富豪栽在贪小便宜

      金融衍生品充斥金融时代,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详细]

    为何"金融鸦片"在中国有市场?

      华尔街创造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在美国没有市场,却在中国大行其道、畅通无阻…[详细]

    探讨:需不需要衍生品创新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因衍生品创新过度以及其他问题,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看透”了美国投行衍生品黑幕的专家学者认为,在没有充分了解国际衍生品市场游戏规则的时候,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国有企业不应“冒险前行”。其中,以黄明“金融衍生品就是金融鸦片”的言论最具代表性……[详细]

    更多理财亏损还在内地上演

    理财计划亏损数百万 渣打深陷集体投诉索赔泥淖

      由于投资理财产品巨亏,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走上了集体起诉渣打银行的维权之路……[详细]

    客户诉东亚银行误导宣传 银行称早已说明风险

      朱女士花费近9万元购买了东亚银行理财产品“利财通1”,不料一年后浮亏八成多……[详细]

    客户状告渣打银行 "金通道环球"700客户98%亏损

      因不满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不合规行为,投资者林将吟近日状告渣打银行……[详细]

    高息诱惑误买外币理财产品 汇率下跌半年亏12万

      任小姐称,去年7月,在汇丰银行广州分行一位经理的劝说下,她拿出35万元人民……[详细]

    涨跌无惧却深陷亏损 渣打一理财品被指虚假宣传

      王先生出具给记者的该款理财产品宣传材料显示,这款产品名为渣打银行“聚通天下”代客……[详细]

    购买1000万渣打银行理财产品 3个月亏损300万

      因为投资渣打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上海投资者王女士1000万元的本金在短短三个月内亏损300万元……[详细]

    屡成被告 外资行理财暴露问题

      问题一:内地投资者不成熟

      不能否认的是,在购买理财产品亏损的客户中,多数投资者都是因为太轻率。

      问题二:外资行跑马圈地太心急

      一些外资银行在进入理财市场的过程中急于跑马圈地,导致部分理财产品设计和内部风险控制存在缺陷。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

      在理财产品出现纠纷时,除了与银行理论外,投资者往往陷入投诉无门的境地…[详细]

    据悉,来自于华尔街的这种让内地富豪在香港投资遭到“血洗”产品,至今并没有在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上销售。这则消息让人震惊之余更让人痛心。“钱多人傻”难道真的是内地富豪留给外资银行的唯一印象吗?有专家预计,目前这些内地受害者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可能有很多还没有暴露出来。我们不禁要问,在国外守法经营的外资银行为何到了国内就变了模样?
        投资者的对外资银行的信任并非用之不竭,如果不断对客户误导,销售有“毒”理财产品,总有一天,外资银行在国内难有立足之地。

    专题策划制作:陈大伟(daweichen#sohu-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