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之下 理财陷阱无处不在(来源:晶报)
黄金成年内最耀眼板块,分析师建议投资比例不宜过高
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涨幅之高超出市场预计。迎战CPI已是普通市民不得不面对的压力。去年,很多人通过投资股票、基金等方式来对抗通胀,如今股市震荡,很多人不仅没跑赢CPI,反而损失惨重。“存银行亏,买股票输,买基金蚀,现在真的不知道现在如何是好。”通胀时代的理财陷阱无处不在,这也让很多市民感到无奈。
银行理财专业人士称,股市方向未定,个人理财策略宜向防御性策略转变,银行理财产品只能作为过渡性配置,待市场方向明确后再调整投资组合。
陷阱1
银行理财
多数跑不过CPI
11月的CPI高达5.1%,人民币的负利率程度达到2.6个百分点,按实际购买力计算,1万元存1年后将贬值260元。
“对抗通胀,战胜负利率”,成为老百姓必须面对的一个残酷现实。负利率之下,个人存款如保留过多,资金缩水就越多,尽管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在具体实施时并非易事。
上周五,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选择加息,但这并没有消除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在加息预期下,银行纷纷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吸引市民。昨日,市民杨小姐就接到了银行理财经理的短信,“我们12月13日-12月17日发行79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2.9%-3.2%,10天理财产品产品年化收益率2.6%-2.8%,60天产品年化收益2.9%-3%,177天产品年化收3%-3.3%。尽管这些产品的收益率较年初有所增长,但这样的短信已无法吸引杨小姐的兴趣了。
她说,这几个月以来,很多东西都在大幅涨价,虽然菜价最近小降了,但粮食、油、日用品价格已经是居高不下。存款负利率了,不存款转买理财产品吧,收益也难以抵抗货币贬值,按现在最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计算,10万元买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最高也就3500元左右,这个收益还没有孩子今年幼儿园学费涨得多。
建议
短期理财产品宜作过渡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的负责人表示,金融危机后,银行理财产品非常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均衡,高风险产品银行几乎都不卖了。理财资金主要投资国债、企业债、票据及银行间市场等,收益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加息周期中,投资期限也短,收益也不可能高。对普通市民来说,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宜作为个人资产配置中“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部分,如果长期闲置不用的资金,并不适合买短期产品。资金多的人可考虑购买低风险信托,这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6%以上。
陷阱2
五成基金无法跑赢CPI
通胀下的投资理财,基金也是无法回避的一种渠道。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基金数量超过600只,但随着今年市场震荡,基金业绩大幅波动,投资难度增大。
由于基金仓位限制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诟病,以股票型基金为例,由于最低股票持仓位60%,市场大跌的过程中,基金即便作出来正确趋势判断,仍难逃净值下降厄运。记者昨日统计显示,截至12月10的净值表现,只有257只基金的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5.1%,295只基金的收益低于5.1%,也就是说54%的基金的收益没有跑赢通胀。
股票型基金在今年震荡市中,整体表现也一般。记者的统计显示,265只股票型基金中,共有166只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低于5.1%,比例超过64%,156只混合型基金中,有84只收益低于5%,比例也达54%。
不同基金间业绩良莠不齐。记者昨日统计后发现,截至今年12月10月的基金净值,股票型收益率最高达41%,而收益率最低的则亏损20.6%,两者相差超过40%,分化十分严重。
在未来震荡市场格局下,市场风格、热点不断转换,不同基金间业绩分化将更为明显。
建议
借道FOF灵活布局
工行一位理财经理王小姐说,在基金业绩分化严重、基金种类和数量庞大、基金投资难度增大情况下,市民不妨选择FOF基金或券商基金宝(FOF)产品实现优中选优,灵活应对震荡。市民也可选择指数基金定投,目前大盘股指数处于相对低位,沪深300指数中的股票也多处于低估值区,明年市民可选上证50或沪深300指数基金定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