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楼市调控步伐保持紧密,近期,税费、信贷更是呈现双管齐下之势,兑现对投资投机性商品房消费的抑制。市场分析人士昨天指出,总体来说,目前的优惠政策不断回收,但部分政策仍停留在“救市”尺度内,且留有明显的规避空间。
政策收紧仅为“抽丝剥茧”
在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之下,国内商业银行的房屋抵押贷款的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3月初,银监会关于房屋抵押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已经下发给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也是银监会连续多次警示房地产风险。调控信号主导下,近期的买房优惠政策不断被削减——
3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下发通知,正式取消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7折优惠。并规定,若首付三成,贷款利率最低可优惠至7.5折;若首付只有两成,则利率必须8.5折。 3月31日,财政部在网站上发布 《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再次收紧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契税优惠政策。该通知指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龚敏指出,近期“救市”政策的递次退出,手法上并非大刀阔斧而是抽丝剥茧,管理层维稳意图依旧占据上风。
“一拖多”政策优惠遭封杀
“新的首套房认证标准在覆盖面上明显收紧,却仍存有规避的较大空间。”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认为,对专业投资客群来说,规避税费的难度和风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近期市场快速升温的背景下,这种“小碎步”调控并不足以给市场走势带来太大的影响,容易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执行印象,进而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买卖双方对政策的“免疫力”。
在宋会雍看来,近几日的税费、信贷政策调整核心在于:首先,重新划定首套房的标准;其次,针对首套房(普通/非普通),执行差别化的信贷、契税标准。与旧标准相比,首套房的覆盖范围被大幅收紧。以上海为例,先前执行的首套房标准为:买房人年满18周岁;买的房子是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购房人现在名下没有单独或与他人共同购买的住房。
“也就是说,联名购房的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名下没有房产,就可以被算作首套房。 ”宋会雍表示,新标准则是反向遏制,联名购房的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名下有房产,就不能算作首套房。封杀了“一拖多”即享受政策优惠的可能性,打压范围明显放大。
实际执行起来,首套房的这种认定方式会使多数购房者不再采用联名购房,而直接用一个人的名字,这样新旧首套房认证标准便可以被很轻易地等同起来。对于专业的规模投资的炒家来说,由于新标准紧盯联名购房者房产拥有状况,规避税费的难度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