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敢称年化收益36% 投资者小心五大陷阱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作者:徐岚
2011年03月31日07:03

  加息预期依然存在,“钱”往何处去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命题。楼市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暂时偃旗息鼓,股票、基金市场变幻莫测,银行理财产品以水涨船高的收益率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不少理财产品屡现被“秒杀”的盛况。

  “幸福加倍,金钱满柜”、“轻松交费,长期收益,稳健增值,高额保障”,这些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总是被包装得美丽无比,诱惑着人们前去选择。然而,自以为理财产品风险低收益高的投资者并不知道,从自己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背后可能暗藏着华丽的陷阱。理财产品扎堆发行,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并以一双慧眼辨识投资陷阱?

  陷阱1

  大放卫星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夸海口

  案例:“本人于2007年12月21日在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该产品期限两年,从2008年1月11日起到2010年1月11日止,产品现已到期,收益亏损4.51%。”近日,一则状告银行理财产品违规的诉讼颇为吸引市场眼球。三年前高女士投资20万元购买了这一款理财产品,去年初到期后产品亏损,造成高女士本金损失,“该产品存在夸大收益等违规行为,此前打出的宣传语为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6%,上不封顶,低风险”,而该产品为投资于蓝筹股的产品,风险可想而知。高女士已将该银行告上法庭。

  点评: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8013款,平均到期年收益率约为2.83%,到期收益率跑赢CPI的只有131款,有近百款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并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未达标占比达71.88%。

  应对之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弄清产品的风险类型。保证收益型产品风险相对较小,而且一般都能实现其承诺的收益率;而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风险较高,除了不保证投资者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率外,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投资者的本金甚至有可能发生损失。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