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层面来讲,中国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很多时候,市场和政策并无轩轾,但救市政策远比抑制政策见效快。2008年10月楼市低迷之际,从信贷、税收优惠到国务院的131号文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使得2009年上半年中国楼市快速反弹,发展到下半年的地王频出、豪宅热销、投机成风,再到癫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房价已涨至15年以来最高点。
看变化
密集出台的政策让楼市充满猜想,媒体也不乏各种解读。总的来说,是经历了2009年四季度的政策盘整和2010年一季度新政的拨云见日。随政策脉动,短期内的市场变化也是分为两个阶段。总的来说,是短期政策效应是呈现“量变”特征,下面以北京市场为例。
政策预期下的恐慌性购房
2009年四季度各月北京市期房、现房的签约套数分别为20066套、24932套、30516套,成交量猛增,2009年11、12月的环比增幅分别为24.25%、22.40%,12月甚至达到了2009年1月份的近3倍;而成交均价分别为15800元/平方米、17024元/平方米、17463元/平方米,也是步步攀高。二手房情况类似。
这主要是由于在开发商和媒体的舆论造势下,政策调控的预期更加强烈,加上通胀预期的鼓噪,购房者抢搭“末班车”;而一年下来去存量化速度远快过预期,供需缺口持续拉大,融资渠道顺畅的开发商缺乏降价求售的动力。从而再现“量价齐升”的熟悉局面。
政策乍现后的供需方观望
2010年1月(截至1月27日)北京市期房、现房共实现签约13144套,政策作用明显,一部分是被信贷、税收政策影响的投资投机需求,挤掉了一部分“泡沫”,但更大的一部分其实是“迷信”了新政会使房价下调的美好预期,而陷入持币观望。但成交均价依旧处于上升通道,2010年1月(截至1月27日)成交均价为18323元/平方米,比2009年12月再上调近1000元/平方米。二手房更为明显。
进入“价涨量跌”状态,除了购房者持币观望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开发商持价观望,买卖双方陷入对峙。开发商资金充裕、控制供给方面的优势仍在,故短期僵持下,开发商尚居上风。
2010年2月,恰逢春节和地方政策相继正式出台,楼市成交量继续走低已是几无悬念,但预计多数城市房价将继续向上。
择时机
新政中用“遏制房价过快增长”,而非以往“稳定房价”,措辞更加严厉。笔者认为,综合政策和供求来看,政策有一个消化期,新增住房也有一个建设周期,开发企业在资金充裕、不乏土地的情况下,将在上半年继续主导房价处于上升通道,但涨幅会明显收窄。下半年有望止涨维稳,并伴随小幅回落。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