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CPI再创新高,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负利率当前,百姓的存款渴望更有效的避险渠道。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率,近段时间以来,银行发行的各类短期理财产品正受到市场青睐。
然而,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的银行理财市场,实则处处潜藏“暗流”。理财专家提示,民众树立积极理财观念值得肯定,但应审慎投资才能跑赢通胀。
百姓热捧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广州市越秀区退休职工李细霞告诉记者,眼下她最担心的是银行存款缩水。“过去也听街坊邻居谈论一些理财产品,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但现在物价涨幅已经远超银行利率,我开始对理财产品动心了。”李细霞说。
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商业银行,获悉今年以来,这些银行推出的各类理财产品都获得踊跃认购。对此,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专家陈潜说,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反映民众希望资产增值保值的强烈愿望。“在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股市、楼市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资金势必寻找新出路,转向收益率更高的投资领域。”陈潜说。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前周27家银行共发行了256款理财产品,其中,在理财产品期限方面,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81款,在所有期限产品中市场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31.64%。此外,在256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114款,市场占比为44.53%;非保本型理财产品142款,市场占比为55.47%。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伴随着CPI的一路走高,持续加息通道已经开启。在股市及大宗商品走势低迷的情况下,1个月、3个月,甚至7天的短期理财产品,声称其年化收益率可达到3.3%~5.6%,均高于同期的银行利率,因此受到投资者青睐。
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目标
“事实上,所谓保本只是口头承诺,监管部门是不允许任何一家银行把"保本"两字写进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投资者对购买理财产品潜在的风险应有足够认识。”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专家陈潜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投资者坚信只要购买银行承诺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就可以完全规避风险。对此,广东商学院理财研究中心主任赵立航称,从来就不存在比银行存款收益率更保险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如果真有的话,就不会有人把钱存在银行里了。
此外,把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实际收益是广大投资者常常陷入的又一误区。事实上,预期收益率只是产品运作正常的前提下,理财产品计划达到的收益目标。
赵立航说,任何理财产品承诺的预期收益率并非等同于客户的最终收益。假设A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9.5%,B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4%,看起来当然A产品更有吸引力,但A产品投资证券及外汇市场,而B产品投资央行票据,央行票据的风险显然低于证券及外汇市场,因此,从安全性考虑,投资B产品其实更加稳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销售人员常常只会就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进行假设演算,但一些投资证券市场,或与股票、债券挂钩的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幅度是比较大的,未必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师关婷说。
审慎理财方能跑赢通胀
广东商学院理财研究中心主任赵立航认为,负利率导致很多投资者一拥而上购买理财产品。但却不清楚怎样的理财产品才是适合自己的,购买以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不清楚各类型理财产品的不同特色,这种迷迷糊糊投资的后果是及其危险的。
对此,业内专家称,当投资者打算购买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的时候,至少应该密切留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了解产品流动性。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较定期存款而言更加宽泛,一般从1天到几年不等。从投资稳定性出发,银行一般不允许客户提前终止产品。这就要求客户在投资前做好资金配置。如热衷打新股的客户,可以选择无固定期限的产品;3个月后需为孩子缴纳教育经费的客户,最好不要投资期限超过3个月的产品;无法判断何时需要使用资金的客户,可以采用阶梯式、滚存式的投资方法,或购买分段计息产品。
其次,明确风险偏好。通常,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前会充分考虑投资范围潜在的各种不利情况,并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划分不同的客户群体,投资者必须了解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即使对投资范围没有深入地解读能力,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把握风险揭示、关注防范措施。风险揭示条款对投资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然而,不同的理财产品其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不相同,这需要投资者把握各类风险的重要程度,有的放矢。此外,由于投资总是与风险相伴,理财产品存在投资风险或产品设计不保本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认真了解该款产品是否有针对风险发生的保护措施。(王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