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预期收益率高 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有玄机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04月15日08:29
  每逢月末、季末,银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就火热出炉;而一旦过了月末、季末,理财产品收益率又重新回落至正常水平。收益率逢月末涨的背后折射出银行月末对存款资金的饥渴。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银行大多通过以下投资方式来实现高收益率。

  一是用于同业拆借。今年春节前后资金面异常紧张,曾一度导致同业拆借利率大涨至8%(年化)以上,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选择将理财产品资金用于同业拆借,轻松获得超过6%(年化)甚至7%的高收益率,吸引了无数眼球。

  二是用于房地产融资项目。在屡次加息、上调准备金率以及房地产调控之后,目前最缺钱的当属房地产开发商了。据了解,目前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利率已达到15%左右,为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信托计划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自然不低,此前招行发售的绿城信托计划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

  三是银行让渡资产收益。如果说今年春节前后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得益于资金面紧张的大环境,那么,3月末部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依然能开出年化6%左右的高收益率,则有点不可思议。

  3月末发售的一款期限为7天、到期收益为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其说明书称,产品的投资范围为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承兑汇票、信托受益权等,其他类似的短期限、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

  然而近期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并不尽如人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3月份以来,7天同业拆借利率最高时也只有2.9958%,同期7天债券回购利率最高也仅达3.26%。

  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能达到接近6%的收益水平,并大幅超过货币市场利率,或许与银行让渡资产收益有关。普益财富方瑞就认为,银行可能将持有的较长期限的资产短暂转让给理财产品持有几天,并按该项资产原有的收益率来计算。

  事实上,银行之所以拼命抬高收益率主要是为了博得更多储户的青睐,月末或季末吸引更多的资金沉淀银行。此类产品的特点是发行时间集中于月末、季末,且认购门槛高。其中,上述7天期产品的认购门槛高达300万元。

  四是拆借资金用于炒股。还有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向分层集合信托计划中的优先受益权获得6%~7%左右的高收益率。

  此类产品名义上为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事实上作为优先受益人收益率有一定保障,相当于借钱给分层信托计划的一般受益人用于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五是博概率。近期一部分高预期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再度重出江湖,最高预期收益率动辄超过10%甚至达到24%,这些结构性理财产品涉及较多的挂钩标的包括贵金属、股票、商品等。

  此类产品要想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挂钩标的需达到设定的条件,否则最低收益可能接近零,因此此类产品实现高收益的概率取决于理财产品所设定条件实现的概率。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