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指导 当心预期收益率成空头支票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林瑛
2011年04月01日15:29

  从今年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综合来看,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不在少数,“跑赢CPI”似乎已变得轻而易举。

  不过,“看上去很美”的预期收益率并非表里如一。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到期的249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只有189款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

还有不少仅是一纸“空头支票”。

  名词解释

  结构性理财产品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也被称为结构性存款,它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篮子股票、基金、指数等。相比普通的定期存款及目前市场上的其它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具有低风险且相对较高收益、免申购费率以及与国际市场投资接轨的显著优点。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客户获取本金和收益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3种。

  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是把理财产品期限内的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在一年中取得的平均收益率。如市民李小姐购买了一款7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1%。那么李小姐购买10万元理财产品后实际收到的利息是100000×3.1%×7÷365=59.5元,而不是3100元。

  另外,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定期那样当天存款就当天计息,到期就返还本金及利息。理财产品都有认购期、清算期等等。这期间的本金是不计息或只计算活期利息的。如李小姐购买的理财产品的认购期有2天,从到期日到还本清算期之间又有3天,那么实际的资金占用就是2+3+7=12天。实际的资金年化收益率只有59.5÷100000×365÷12=1.8%。

  激进型产品预期收益“水分”大

  据专业人士介绍,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之初,对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预期值。也就是说,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仅仅反映了银行对这款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的预测结果。

  银行是怎样预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预期值的呢?对于投资比较保守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投资于信托贷款、债券的理财产品,银行主要是以信托贷款合同条款、债券的票面利率等基本确定的要素为基础测算,其预测效果也比较准确,所以这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差别并不大,对投资者的指导意义较强。

  而对于投资比较激进的银行理财产品,如结构性产品、投资于股票、基金的理财产品,银行主要是靠历史行情数据和自身对行情的预测测算预期收益率,由于标的市场或挂钩标的市场行情很可能与银行预测不一致,所以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别,甚至差别很大。

  而目前银行和投资者运用最多的最高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区间的上限),与到期收益率差别也就更大。如华夏银行(600015,股吧)近期到期的“华夏理财—慧盈22号”A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B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年化)为6.9975%,而实际到期收益率(年化)为0。

  部分银行为了销售顺畅,在发行投资较激进的理财产品时,故意只公布最高预期收益率,或是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只突出最高预期收益率,而不是给出整个区间值。这就给投资者造成该产品到期就能达到这个收益率的错觉。投资者需对此引起警惕。

  实际“收成”能力需多方考量

  消费者该如何从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中慧眼识珠呢?投资专家指出,除了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及收益结构在结构性理财产品众要素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整个理财产品的核心,也是直接决定整个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的关键因素。

  专家指出,虽然产品的历史表现并不能作为对未来盈利的保证,但是如果一家银行以往发行的同类型产品的到期收益情况均良好并且稳定,那么至少说明这家银行对标的市场的研判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较为稳定。投资者不妨查找历史数据分析或参考第三方研究机构报告,了解各家银行的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综合能力并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

  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外资银行中的渣打银行、中资银行中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到期收益水平较高,而外资银行中的渣打银行和中资银行中的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未达最高预期收益产品比例较小。

  此外,投资者还应仔细分析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结构,结合挂钩标的历史行情和目前走势做简单分析。虽然投资者的分析可能达不到专业级水准,但也足以认清一些银行设计明显失误的产品。如前几年流行的KODA产品,只要投资者仔细分析其收益结构,就不难发现,投资者一旦购买了此类产品,实际上就是卖出了挂钩股票的看跌期权,如果股票价格跌破敲定价格,投资者就必须以约定价格双倍吸纳股票,没有止损机制。这个收益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亏损无限,受益有限,理应被市场淘汰。

  风险收益应合理平衡

  一般来说,低风险产品的收益通常较低,高风险产品的收益一般较高,因为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他们对某款理财产品的评价也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银行设计产品时没有重大失误,就不能单纯地说某款结构性产品是好,或是不好,只能说某款产品适合某个投资者或是某款产品不适合某个投资者。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将募集到的资金分别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证券收益较低,但风险较小,金融衍生工具收益较高,但风险较低。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之时,可以通过调节这两部分资金的比例,调节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产品,在风险和收益间做出权衡。

(责任编辑:张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