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信托 > 信托动态

信托账户涨到300万 阳光私募扩张遇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黄婷
2010年12月04日09:33

  北京格雷投资总经理张可兴5个月前就打算发行一期阳光私募产品,但在四处奔波联系信托公司之后,信托公司开出的苛刻条件让他黯然选择了放弃信托的通道。

  “信托公司的条件太高了,一个账户收费就要100万~300万不等,另外还要求发行的资金规模在8000万或者1亿元以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要求我们很难做出保证。”张可兴说。

  另一边,一些已经发行了信托产品业绩不错正准备大举扩张的私募则当起了“海囤派”。“只要账户可以改名,300万一个我们都要。”广东西域投资董事长周水江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此前原本已经跟信托公司定了10个账户,但最近一个月来,信托公司开始收紧账户,目前只要到了两三个账户,远不能满足公司接下来产品规模扩张的需求,当前正四处寻找合适的账户,价格不是问题。

  深圳铭远投资目前正筹划发行第四期产品,但账户的问题也困扰着总经理陆炜:“账户现在是越来越难拿了,我们的产品到六期之后就已经没账号了。未来准备只面对高端客户发行,销售存量的产品。”

  本报记者联系了各地多家私募,“信托账户叫急”在近期已然是他们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些私募开始尝试其他阳光化渠道,阳光私募再临十字路口。

  信托公司坐地起价

  2009年7月27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文,对信托公司以信托合同到交易所开户的方式颁布禁令。依靠信托平台发行产品的阳光私募一时间面临无法开户的情况。

  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信托公司很快亮出了底牌——尚有大量存量信托账户(包括原来打新股的账户和一些开了户但尚未使用的账户)。根据中登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7月17日,信托产品累计开设证券账户13056户,其中已注销2766户,剩余10290户。剩余账户中有余额的账户1472户,无余额账户8818户,占剩余信托产品证券账户的85.6%。当时就有媒体算了一笔账,按照此前每半年发行253只证券投资类信托的速度,8000多户无余额账户还可支撑阳光私募发行16年之久。

  拥有账户资源的信托公司取得了主动权,在接下来这一年多时间的私募发行大战中,信托公司坐地起价,做起了这项稳赚的买卖。

  “证券部的同事现在是最舒服的,不用跑业务,私募求着你要账户,一个账户便宜的100万,贵的300万。”上海一家信托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信托账户对阳光私募的收费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在发行新产品时一次性向信托公司支付一笔费用,记者从多家私募公司了解到,这种类型的账户一般收费标准在300万元以上。另一种方式则是向信托公司支付每年1%的管理费,但要求发行规模在1亿元以上,也就是第一年账户的管理费至少为100万元,有私募反映,近期随着账户叫急,一些小型信托公司甚至要求规模要在1.5亿元以上,也就是第一年至少要向其支付的管理费上升至150万元。

  发行火爆,信托化阳光私募暗藏隐患

  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暂停信托开户后,阳光私募发行仍然出现井喷的现象。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向记者披露的信息显示,从去年7月27日信托开户被叫停之后,截至12月2日,共有557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成立,其中非机构化产品(也就是“管理型产品”)有334只。这些产品主要借道中小型信托公司大量发行,其中发行量最大的三家信托公司分别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中信信托和中融信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分别发行了91、81和60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而华润深国投、平安信托等老牌信托公司只成立了45只和28只产品。

  尽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发行了557只产品,但相对8000多的账户存量,信托公司所谓的“账户紧缺”说,是确有其事、趁机抬价还是另有隐因?

  “的确是账户很紧缺了。”平安信托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暂停开户之后,大的信托公司手里的账户存量并不多,存量多的多为中小型信托公司,但经过这一年多来阳光私募的火爆发行,原有的存量账户日渐稀缺。而对于8000多存量账户之说,平安信托该人士表示并不了解,但他指出,如果确有8000多存量账户,里面也有很大部分是不能改名或受到其他限制的账户,这类账户并不适合阳光私募作为产品发行的账户。

  一位银行私人理财部的经理也对“账户紧缺”表示确有其事。他说,现在信托公司在选择合作私募的时候更加谨慎了,要求发行规模必须达到1亿元以上,在对象选择上,也要求是有公募、券商背景,或者有以往业绩支持,在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号召力的私募才会放出账户。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年多来阳光私募发行火爆,且很多募集规模直奔公募,可能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担忧,监管部门有意收紧信托化阳光私募的进一步发行。

  今年11月,华夏基金的老将孙建东领军的外贸信托鸿道3号就以18亿元的首发规模,改写了此前重阳保持的首发规模为12亿元的纪录。重阳投资号称将“冲刺百亿规模”,多家私募公司管理规模也达到30亿元以上。

  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指出,信托化阳光私募是不是一个最好的途径现在管理层也在研究,现在基金法正在修改当中,以后阳光私募肯定会被纳入基金法的范畴内,届时阳光私募将和公募基金一样受到证监会的直接监管,而目前信托化的阳光私募是受银监会监管的,在基金法即将出台前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可能就不太愿意把不在证监会管辖范围内的这部分阳光私募发得太大,有意收紧。

  私募另谋出路

  在账户紧缺的情况下,一些私募只好另觅出路。

  2009年12月底,证监会发布了新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者,包括中国公民、中国法人代表、中国合伙企业及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投资者”,打破了此前合伙制企业不能开设证券账户的限制,为合伙制私募基金打开了一扇大门。

  张可兴在借道信托之路上发行受阻之后,也将目光投向了合伙制私募。筹备了4个多月之后,北京格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一只标准化开放式合伙制阳光私募产品——格雷一期。

  据张可兴介绍,为了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格雷一期引入了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托管和基金净值披露,将资产托管在商业银行,实行公募基金式的托管机制,银行定期出具托管报告,这和公募基金以及信托制私募的准则与流程相同。

  据了解,这款产品绕开了信托通道,每年只需要给银行支付千分之二的资金托管费,也就是说,1亿元的资金规模只需要支付20万的费用,比起信托模式每年至少100万的管理费成本大大降低。

  在信托模式中,阳光私募大多将向客户收取的管理费交给了信托公司,而合伙制私募则可以真正将这部分管理费作为自己日常运营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张可兴的这期产品也给出了极大的优惠措施,购买门槛只需30万元,投资管理人收取的投资收益提成比例也只设定为15%,低于信托制私募普遍采取的20%。

  而在此之前,上海的银河普润合伙制私募基金、上海宝赢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也都相继走上了合伙制私募的道路。

  但目前合伙制私募在监管上仍然比较模糊。张可兴就对记者说,目前自己也不知道是归什么部门监管,只知道作为合伙制企业首先要受到工商局的监管,另外,由于是跟银行合作,如果产品做大了,可能也会受到银监会的监管。

  李振宁则表示,基金法修改后,明年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很有希望会全部都纳到基金法的范围内。对于阳光私募未来的发展模式,李振宁指出,目前主导的信托形式和契约型的私募基金仍将延续,此外,基金法修改后,合伙企业类型和公司型机制私募基金也会增多,到时私募会有一个合法的地位,监管也会更加规范。

  (本报记者秦丽萍对本文亦有贡献)插图/刘飞

(责任编辑:廖翊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