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车险假理赔在遭到严厉打击之后虽然一度收敛,但近期又死灰复燃,甚至在骗保方式上曝出“新花样”。昨日从保险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车险假理赔的新动向主要有部分车主参与联合造假、假理赔金额“化大为小”、车损造假转向人伤造假以及车险假理赔呈现集团化。
花样1 部分车主参与造假
“以前车险假理赔多数是4S店和汽修厂私下联手在搞,而车主往往对此并不知情,但现在有不少车主干脆也参与到联合造假中。”沪上一家产险公司分管车险业务的高管对记者表示,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近日提示,造假人员由以往的修理厂人员转变为修理厂人员与被保险人联合造假。车险假理赔的这一新动向在近半年来有不断蔓延的 “苗头”,实际上给车险业务造成明显影响。
该产险公司高管向记者介绍,此前不少车主为图方便,往往习惯将车险理赔事宜让汽车4S店代为处理,一些不良4S店趁机在其中搞猫腻,与汽修厂联手人为故意制造碰撞事故,然后瞒着客户私吞向产险公司索取的高额赔偿,这种不法行为在保险业内俗称“瞒了上家(车主)吃下家(保险公司)”。而在去年实施商业车险进平台后,很多莫名其妙的车险“理赔”一下子浮出水面,原本不知情的车主查询到理赔信息后自然要找4S店“算账”。
行家分析
“有次我开车去做保养,4S店的人拐弯抹角地暗示车险理赔有得赚,还竟然问我有没有兴趣,这真是太猖獗了。”该产险公司高管坦言,不良4S店采取的“应对之策”是拉拢车主对付保险公司,让其从假理赔中也分一杯羹。该公司理赔部门最近确实调查出多起车主与4S店、汽修厂一起来“讹”保险公司的实例。
花样2 车损造假转向人伤造假
“目前车险假理赔的一个新花样就是,从此前车辆损失造假转向人伤鉴定造假。”以上财险公司的核保部负责人陈先生坦言,虽然从去年开始的查处车险假理赔声势浩大,但指望车险假理赔就此绝迹显然不现实,查处车险假理赔如同猫捉老鼠一样。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提醒各家保险公司注意,有不法中介介入保险事故人伤赔偿过程。不法分子利用当事人对事故处理不了解,不熟悉交通法规和相关赔偿标准,串通部分检验鉴定机构从业人员,通过提高评残等级来赚取非法赔偿差价。
行家分析
“公安机关和法院很难对每件鉴定有效审查,这使不法中介有了牟利空间。”相关保险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当保险公司向法院提出事故当事人和伤残鉴定人到庭的要求时,案件代理人会主动向保险公司提出调解,并表示愿意降低评残等级和减少索赔金额。
花样3 假理赔金额“化大为小”
“车险假理赔为了过保险公司这一关真是煞费苦心,在理赔金额上化大为小尽量不露痕迹。”另一家财险公司的核保部负责人陈先生对记者表示,近期下发的《“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情报交流会商机制”2010年第三季度例会纪要》指出,假赔案的金额由大金额转向小金额,一方面降低了造假难度,另一方面利用了对小金额案件审核力度不强,即使查获,法律责任也不严重的特点。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车险“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一天赔付”的服务承诺。此举原本是为方便车主在出险后能够快速获得理赔,但也被车险假理赔用来“钻空子”,将原本金额上万元的假理赔案子“化大为小”,这样在保险公司反而更容易蒙混过关。即使保险公司偶尔查出车险假理赔的小案子,也因为涉及金额不够标准,而难以通过司法途径给予有力惩处。
行家分析
“保险首先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不管是投保还是理赔都要讲信用。”某财险公司的核保部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发现监管部门出面号召严打车险假理赔后,虽然金额超过1万的理赔案子有所减少,但同时理赔金额不到1000元的车险小案子数量增加了20%到30%。而保险公司不可能对所有的车险小案子都仔细查勘,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太高。
花样4 车险假理赔呈现集团化
保险监管部门的内部报告指出,车险假理赔还利用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中两车物损事故可不报警的规定,通过伪造协议书内容,编造两车事故进行登记,或者利用责任互换造假。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指出,保险诈骗逐渐呈现集团化、系统化、智能化和职业化的倾向,对于保险事故人伤赔付的总额也在年年攀升。
行家分析
“现在车险假理赔已经形成了利益链,每年的规模早已超过上亿金额。而且为应对监管,造假手法在不断升级。”以上产险公司高管介绍,例如车险假理赔的造假事故区域由市区向郊区转移,这主要是为了规避目前上海各主要道路摄像头的实时监控,使得保险公司的查勘工作面临更大困难。(记者 徐可奇)
作者:徐可奇 (来源:上海青年报)
(责任编辑:乔瑞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