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超预期,每个人都在考虑自己应该如何规划购物,如何进行资产管理。通胀已经发生,面对现实才是正确的选择。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应该尽可能提高货币购买能力,目前采取的最普遍策略就是购买股票资产。
认真回顾一下通胀背景下的投资策略,特别是股票市场投资策略,存在一个类似“分水岭”的有趣现象。在通胀之初,股指往往大幅上涨,有时幅度甚至超过100%。但随后通胀见顶,股指也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其中的“分水岭”并非通胀本身,而是通胀和货币政策的互动效应,并由此对股票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通胀之初,市场流动性宽裕,企业盈利能力逐渐提高,投资人也逐渐形成通胀预期,对资产价格的上扬有了心理准备。股票作为流动性最好和投资人接受度最高的资产,往往会出现快速大幅度上涨。
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货币政策会趋向紧缩,此时市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消化货币政策的改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投资人需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改变重新制定配置策略。此后,不管加息幅度有多大,频率有多高,市场都不会有太多反应,会按照原来的趋势运行,甚至还会因为大量资金流入而加快上涨。
直到加息或者其他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出现,这就是“分水岭”。加息会给企业增加成本,实体经济活动速度会减缓,市场流动性趋紧,并最终导致投资人对市场的预期发生改变,市场掉头向下。“分水岭”的本质是货币政策的滞后作用,投资人应该努力把握滞后作用带来的投资机会,在通胀发生时,尽量持有股票资产,在加息累积效应发生时,尽快转换资产,减持股票,转而持有保守资产。
在通胀背景下采取的这种策略成功率非常高,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好“分水岭”的出现。从历史统计数据看,美国市场加息幅度累加超过3%后,市场下跌的概率超过70%。我们可以采用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3%”,只要加息幅度接近3%,开始考虑减持股票资产。在此之前,都是安全的。
除了“分水岭”策略外,更要注意持有资产的结构性策略,尽量持有能够在通胀中受益的行业。例如,零售百货、连锁超市、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等行业,对于银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应该尽量采取谨慎态度。类似银行和房地产这样的强周期行业,需要有高度投资敏感度才能驾驭,普通投资者较难掌握其间节奏。
中国目前的情况远比以往任何时候复杂,通胀的时间和幅度已经超出绝大部分人的预期,本轮通胀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控制通胀的难度非常之大。投资人应该关注通胀导致的经济增速下滑,防止市场出现逆转时措手不及。高通胀下无利润。美国股市在上世纪80年代时出现过长期低迷,就是通胀所致。如果十年不涨,你会选择怎么投资?这个问题并不虚幻,很可能是不久的未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