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兴收藏,乱世买黄金”,在经济危机的“乱世”之中,在通胀逼近的“乱世”之中,黄金再次成为投资者的宠儿,黄金价格从年初的每盎司1100美元一路飙升直至突破1300美元。
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黄金同样是投资者的重要资产配置,同时方式多样,诸如纸黄金、实物黄金、黄金期货等等。但正是由于投资方式的多样,也导致部分产品收益出现与黄金价格完全相反的走向。
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收益高者有恒生银行的“节节胜(美式)”人民币黄金,预期收益率14.99%,低者则出现浮亏。
外资行抢占黄金产品高地,
恒生产品14%收益最高
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今年1—10月份银行共发行挂钩黄金的结构性产品26款。这其中挂钩的标的物既有最常见的国际黄金价格,也有伦敦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9995黄金价格。而其中的投资方式更是涉及诸如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品模式。
在这26款产品中,投资期限从3个月到1年不等,标榜的预期收益率也高低不同,最低的年化收益率为2.5%。收益最高的则是恒生银行发行的投资期限为1年的“节节胜(美式)”人民币黄金,预期收益率为14.99%,成为26款产品中最“赚钱”产品。
从发行银行来看,这类黄金结构性产品似乎是外资行的领地,预期收益率排在前10名的产品中外资行占了6个席位。
产品结构不同,黄金涨产品亏
黄金从1月份的每盎司1100多美元一路飙升至1300多美元,但是投资黄金理财产品不同于投资股市,因为产品结构的不同设计,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并不完全与黄金“疯涨”的价格步伐一致,甚至出现“负”相关。
“其实这些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并不是挂钩标的物上升就会带动收益的上涨。因为在具体操作中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投资方式,比如期权,并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也有可能看空。”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零售产品部高级经理表示。
他还解释,“由于其复杂性,很多理财经理自己也不是太懂,更别说向投资者解释。所以很多投资者都误以为只要黄金价格上涨,产品就能获得高收益。”
据研究员了解,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是能够到期保证投资的本金收益,那么银行会对应设计一定的安全操作模式来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操作。
最常见的设计模式就是,银行以期初价(也就是产品成立时的购买价)作为一个标准,设定以期初价为基数的下限与上限价格(其中具体上下限价格因不同产品而异)。
如果产品在运作期限内,黄金价格保持在设定好的上下限范围内,那么到期一般能够获得预期的最高收益;但如果运行期间,黄金价格超出上限或下限的临界值,产品就会触发预先设置的条件,就会停止运行,所获得的收益率一般为活期利率。
由此可见,即使黄金价格疯涨,但若超出了银行事先约定的产品上限,那么产品最终也只能获得一个活期收益率。投资者购买时最好要自身懂得银行所设置的条款,自己根据黄金市场的走势作出一定的判断再考虑出手,不要看到预期收益率高就浑然不知地购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