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第四次向公众发布,我国寿险认知指数从2007年的66.85跃升至72.87,显示人们对寿险本身接受度上升。不过,人们对寿险的财务规划能力及意识还远未成熟,中国人的“险商”仍不合格。
寿险接受度逐年上升
今年1~7月,研究组主要调查了来自北京、天津、青岛三地的2310名消费者。结果显示,我国寿险认知指数从2007年的66.85跃升至72.87,显示人们对寿险本身接受度上升。据悉,本年度寿险指数中“专业建议价值认知指数”、“安全财务规划指数”、“寿险行业价值认知指数”、“购买意向指数”分别为79.55、73.54、74.19和67.46,均高于2009年的75.04、71.80、71.54和64.51。
而寿险行业价值认知指数对总指数贡献度最大,4年来,该指数由2007年的58.27逐年提高到74.19,显示尽管仍有不少人对寿险行业本身表示怀疑,但固有观念正在改变,寿险行业形象开始破冰。
据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研究团队分析,原因在于保险代理人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此外,保险市场份额也在增加。据悉,2002年以来,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平均每年上升一位,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近30%,人们对保险法的认知、服务认知方面均有全面提升。
研究显示,对寿险行业持怀疑态度的群体,主要源于保险代理人不够专业,受访者表示最不能忍受的代理人行为是欺骗投保人、死缠烂打、咄咄逼人。
中国人“险商”仍不及格
但是,本年度寿险指数中,“关爱指数”及“风险认知指数”则较去年有所回落,分别为84.49和63.9,而2009年分别为85.63和65.16。关爱指数中,对父母的关爱指数最高,其次,人们对子女的关爱远高于自己,许多父母选择给尚处幼年的子女购买各类型保险,自己却没有保障。
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研究团队分析,事实上,这是目前中国寿险消费中的一大误区,父母才是子女最根本的保障来源,在一个家庭中,应优先为主要经济来源购买寿险。
此外,尽管近几年来人们对风险的心理感受和关注度越来越高,购买意向指数也显著增加,但目前我国购买保险的人数比例仍很低,对风险存“侥幸心理”是主要原因之一。
据分析,从关爱指数与风险认知、安全规划指数的割裂来看,反映了人们在财务规划仍不成熟,而专业建议价值认知和寿险行业价值认知与购买意向上的差距,也体现了人们行为上的惯常延宕。4年来,中国人的“险商”尽管逐步提升,但仍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