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保险频道-提供产品和全面资讯的保险门户 > 保险业界

万能险迎来停售潮 监管叫停保险企业借机炒作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06月28日06:56

  万能险迎来停售潮

  监管叫停险企借机炒作

  ⊙本报记者 黄蕾

  “你好,我们有款万能险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建议你抓紧时间买一份。万能险它有保底收益再加上可能的高收益,加上现在通胀那么严重,如果加息万能险收益更高,现在买是很划算的。”

  6月以来,有关部分保险公司停售万能险的消息漫天飞舞。尽管最后真实版本的信息是,所谓“停售”,并非所有万能险产品,但确实有部分消费者接到了保险公司代理人的约谈电话,或以“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或以“新产品推出时要涨价”为由,噱头十足。

  代理人声声称好的万能险却为何遭遇停售?这趟停售前的末班车要不要赶?噱头背后,投资者疑惑重重。

  停售背后的真相

  根据万能险投资账户资金的投资原理与属性(其投资工具通常偏重于短期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拆借市场、国债、企业债等),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通常随加息预期的增强而上调,也就是所谓的“利随息涨”。

  今年一季度以来,市场上的加息预期一致强烈,物价上涨速度较快,通胀预期非常明显。今年5月份以前债券市场的表现也是相当不错。按常理来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应该是逐步走高。

  而事实却是保险公司一致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就连一直被业内视为万能险产品标杆的平安人寿也终于“放下了结算利率居高不下的身段”,其个人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年化利率)从年初的4.5 %下调至5月的4 %。

  万能险结算利率为何在走下坡路?这主要在于:保险公司投资压力的增大以及对未来行情的无法把握。进而,万能险停售背后的真相是:今年保险资金投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在固定收益类投资难以提供丰厚利差、股市投资收益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愿意以过高的资金成本为代价换取业务规模的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今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亦是保险公司无力推动万能险的背后“推手”。新准则下,保费收入并不能全部计入保费,要进行保险合同分拆以及重大风险测试。对于万能险,只有满足重大风险的才计入保费。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即便万能险销售量再大,其大部分保费也进入不了“保费收入”这一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万能险对保费收入规模的拉动作用。保险公司自然对其热情渐失。

  别被“停售”迷了眼

  保险公司做出的停售决定,却成了某些代理人的炒作良机。“新产品要涨价,停售产品性价比更高”,抓住消费者的惜购心理,一边“叫停”,另一边却在“叫卖”。这样很容易令对保险缺乏足够了解的客户产生误解。

  针对这种借机炒作行为,保监会近日约谈了存在上述行为的相关保险公司,并对其进行监管提示,要求上述公司不得以产品停售进行宣传炒作,同时做好停售产品的后续管理工作,加强销售行为管理,如实告知客户产品本身相关内容。

  事实上,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这一停售事件。保险公司推不推万能险,对消费者而言其实关系并不大。投资者不要因为保险公司将万能险打入冷宫,就跟着“自动放弃”万能险这一品种;当然,更不要因为代理人来借停售推销,就盲目冲动购买。

  相较其他险种,万能险有其独特优势。它缴费相对灵活,保额随投保者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障需求,进行灵活安排与调整。同时,还提供附加搭配各类疾病、健康、意外等附加纯保障型险种。这些产品作为附加险,其费率自然比作为主险单独投保要划算得多。另外,万能险的各项收费是公开的,初始费率、保障成本、管理费用等小项目,投保者可以一目了然。

  相反,对于那些更追求高收益的消费者来说,万能险或许就不能投其所好了。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作为理性的投保人,到底购买哪些产品,关键还是看自身需求,以及对各类产品的了解程度,不要跟着保险公司的促销风向转,这样才能善用产品,为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险规划。业内专家认为,购买保险的基本顺序应该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买保障型产品,比如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再买具有理财功能的产品。  

(责任编辑:陈彦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