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李雪艳
今年以来,分红险在寿险业保费占比猛增,已成“一枝独秀”之势。兼具保障功能和稳健收益的分红险备受消费者青睐,保险公司也趁势大力推进,各家公司的分红险产品同时扎堆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百款分红险推向市场。
既然分红险是以分红之名吸引消费者,其红利受哪些市场因素影响、究竟有哪些分配方式,就有必要整得清楚明白。
据记者了解,分红险的分红收益率,是寿险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其红利的多少,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高低直接相关。通常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就越高。
根据保监会的相关规定,分红险的收益由预定利率和分红利率两部分组成。预定利率是固定的,与银行利率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的分红险预定利率通常设计为1.5%至2.5%。而分红利率的高低则是根据当年公司可分配盈余最后确定。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派发的红利比例不得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
分红险红利的分配方式有两种,包括现金红利和增额红利。现金红利是指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红利分配给投保人。对于这种分配方式,保险公司通常会提供多种红利领取方式,如现金、抵缴保费、累积生息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多数寿险公司都采取此种方式。
增额红利是指在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将当期红利增加到现有保额基础之上,采取复利递增保额。新华人寿、恒安标准人寿等寿险公司的分红险产品即是采取增额红利分配方式。
有的寿险公司为了增强分红险的吸引力,除了定期派发红利外,还附带了不定期的特别红利。如泰康人寿宣布,今年7月起将向全国800多万分红险客户派发超过36亿元的“特别红利”。
何谓“特别红利”?业内专家解释说,“特别红利”一般用于平滑投资回报,是在正常年度红利分配之外,将分红险业务实现的超额投资盈余回馈给客户,使客户有机会分享公司经营成果。能够派发“特别红利”,通常意味着寿险公司投资业绩不错。市场上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人寿都曾派发过“特别红利”,泰康人寿则是继2008年之后再度派发“特别红利”。
市场的普遍认识是分红险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分红险的红利一定有保证。一些保险营销人员在向消费者推荐分红险产品时,都会强调分红险的红利优势,并通过演示方式给消费者计算出未来的红利分配数额,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有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保险营销员在纸面上给出的演示红利绝非分红险产品的保证红利。由于分红险一年才公布一次分红利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透明度不高的风险。且红利的派发有很大的弹性操作空间,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公司效益好时可能多分,不好时则可以少分,如果经营不善没有盈余,分红险甚至可能没有红利可分。
据记者了解,为防止保险营销员在分红险销售过程中以高水平演示红利误导消费者,保监会曾于去年发布相关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在分红险产品说明书封面显著位置,用比正文至少大一号的黑体字提示该产品为分红保险,其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有义务时时提醒消费者,分红险的红利只能起到抵御通货膨胀的作用,想靠分红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消费者在选择分红险时,应首先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和保障需求,而不是仅关注保险公司能提供多少红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