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 对80后的又一次诬蔑(来源:南方日报)
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幸福家庭”。然而,在一部分人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越来越低的状况下,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甜蜜而沉重的负担。近日,一篇《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的帖子走红网络,也使得“孩奴”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成为80后的又一重身份,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和思考。
名词解释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当上“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
“你这一个小东西儿,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100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要100多块钱,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啊!”《蜗居》里的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人如遇知音。
近日,某论坛上又刊登了一则《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的帖子,文中提到一名80后的准妈妈,恐惧未来的日子自己会因为孩子而未老先衰,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拼命挣钱养孩子,结果导致得了抑郁症。此帖一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尤其是80后网民感慨更多。
现象分析
“孩奴”的现实压力———大城市养一个孩子要花100万?
去年有专家计算,在一座大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销在50万元左右。然而不少家长却表示,各项育儿花费的总数,应该远超这个数字,差不多要100万元。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难怪有家长解嘲道:“生孩子就是被套牢,股票还可以解套,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一些80后表示,实在是要不起孩子,甚至称自己患了“孩奴恐惧症”。
第一步:生个孩子动辄几千上万元
首先,现在生孩子的费用不菲。新华社的一则消息称:如今生育一个孩子需要四五千甚至上万元不等。许多大城市的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生个孩子的费用较20多年前涨了上百倍。据一位妇产科专家介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百元,90年代则要两三千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而我们从娱乐圈和富豪家庭听到的消息更是惊人,那些妈妈们住的贵族产房,一天费用就是好几千甚至上万元。
第二步:学前教育是个“无底洞”
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育儿花销大体包括: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少的开支。算下来,很多都达到了五六万元,甚至有的跟帖说光早教就每月上万元。
不少年轻父母把新生儿接回家,第一笔花出去的钱就是请月嫂。“我去找的时候,就剩俩月嫂,一个5100,一个4800,我选了便宜的那个。”一名爸爸无奈地说,“这倒好,我这个月的工资原封没动都给月嫂了。”而高额的奶粉钱也愁坏了父母,连明星也四处声称,要为孩子努力赚奶粉钱。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100多元,一个月至少两三罐,现在流行的各式各样让婴儿脑部发育均衡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更高,为了孩子能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家长宁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好奶粉。一名妈妈由衷地对记者说:“母乳喂养就是好,先不说宝宝健康,还能省钱!”玩具和衣服是另一项重头开销,如今一般的品牌童装一套最少一二百元,进口牌子价格更要翻番;玩具的价格就更高了,一套乐高积木上千元,一般的遥控车、芭比娃娃都要数百元。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花钱再次升级。很多孩子被送进双语幼儿园,家长一边欣慰“孩子英语单词比我认的还多”,一边咬牙坚持:“月供一两千元,甚至更多的学费。然后是伙食费、才艺费、保姆费、衣服玩乐、旅游、看病……”
第三步:教育大计多少钱都不嫌多
孩子上学之后,为孩子花钱的重头戏才刚开场,虽说有9年的义务制教育,可家长花的钱一点都省不下。在一些教育论坛里,家长们一个个都语出惊人,大家一致认为,择校费和培训班这两项花费,就几乎要了自己的老命。
一个妈妈称,今年经历儿子小升初,大人孩子就像扒了一层皮,从一个月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这所重点中学花了将近20万元。而另一个妈妈则跟帖说:“今年我花不到20万元上了一所重点小学,不过是带初中一起的,免了小升初的麻烦,这样算起来还是合算的……”即使孩子不是面临升学,各种培训班加起来也绝对价钱不菲。另一个妈妈算了一下,她儿子小学二年级,目前课外在上奥数、外语、作文培训,此外还有游泳、钢琴和画画三个兴趣班,每月花费3000多元,“这还是普通等级的,如果老师是特级的,费用会翻番。”
千辛万苦把孩子送进大学之后,家长还是不能松劲。大学四年,一个孩子一般的花费大概要10万元。如果去香港上大学,四年至少40万元,去美国读大学则每年要15万元到60万元。
教育负担之重,确实压得家长们抬不起头。日前,有一项对215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的极大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至30%;29.5%的人达到30%至50%;12.8%的人达到50%至80%;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心理研究
“孩奴”的非正常心理———过分追求物质,主动养成“奴性”
父母一生为子女打拼,成了“孩奴”,很多人觉得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孩奴”是部分家长过分追求物质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装进口。”“上学要上名校,望子成龙就要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其实,这都是物质压力下家长的“奴性”,是对高消费行为的普遍夸大。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
“奴性”表现一:孩子是唯一的生活重心
很多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奴”。
从清晨的冲奶粉、洗刷奶瓶,到洗尿布、洗衣服,直到最后的做饭全都是父母亲力亲为,孩子的喜怒哀乐成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虽然明知道自己对孩子过于紧张的情绪影响到了家人,甚至忽略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但他们仍然执迷不悟。心理专家认为,生活重心过于偏重孩子,对自己和孩子都是太大的负担。建议父母给自己和孩子更大的独立空间,多关注自己精神状态的愉悦充实。
“奴性”表现二:凡是孩子的消费就失去理性
很多年轻的父母为自己的宝贝选择物品时,偏要挑选价格相对比较贵的,一件普通的婴儿装就要花上几百元。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家长不惜花高价买高档玩具,一套布偶玩具动辄千元,拍一套儿童照优惠价就2880元。众多商家也盯住了儿童消费这一领域,儿童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无法承受之重。富养孩子,渐渐演变成为单纯物质上的富足。为了让孩子去名校,不少家庭在名校地段购买了昂贵的房子,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家事论坛
个性评论1:亲子之爱不该被成本核算所否定
“孩奴”,代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它说明,有人开始为要不要为人父母而犹豫不决。它甚至能说明,在一个长久以来将亲子之情视作基石的社会里,生儿育女头一次在大范围内被认为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幸福。
我们承认,养育孩子的成本正在变得高昂,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将孩子视作负担的理由。生活成本,尤其是城市生活的成本,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这些压力无可避免地影响到生儿育女。这种压力是现实存在的,然而,养育后代从来不只是一个经济命题,它包含亲情之美、伦理之常。
“孩奴”这个称呼,叫我们心存不安。这种不安,源于我们对民生艰难的体味———如果面对抚育后代这样基本的选择,社会成员也被迫精打细算而犹豫不决,这说明这种艰难已经到了某种必须正视的程度。
我们希望那些恐惧成为“孩奴”的人,静下心来进行一次深思熟虑,而不是放任自己随波逐流。我们希望对“孩奴”的恐惧早日平息,这既需要靠整个社会系统尽快地良性化发展,也需要已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以更良性的心态,体会生育和养育后代的美妙。
个性评论2:“孩奴”是对80后的又一次诬蔑
一个“80后”写道:难道我们连对孩子的责任都承担不起了?“上有老、下有小”,哪个时代的人不要承担?怎么到了80后就成了“孩奴”了呢?作为一个多子女的家庭,虽然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现在,可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是负担、是累赘。不可否认,房子问题和孩子问题让我们觉得有点“沉重”,有时候,肩膀觉得疼,心里觉得苦。我们也希望能“轻松”一点。但是我们决不是“奴隶”。我们创造的是自己的生活。马上就要进入老年社会了,养老的问题也逐渐地显现,难道还要再创造一个“父母奴”?真是不像话和荒唐。
再回到80后孩奴的问题上,相对于父辈甚至70后,我们有了更多的生理知识和教育知识。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更为宽松和民主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从孕育到成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能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完成。这将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不要说自己是孩子的奴隶。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是“孩奴”,当初何必要生。“80后孩奴”是对80后的又一次诬蔑!
专家支招
◎心理攻略要不要做“孩奴”,因人而异
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一些准妈妈在产前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身边的家人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开导。也建议一些有工作的准妈妈,没必要过早地停下工作在家待产。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桂英表示,对于在是否生育问题上有犹豫的夫妻而言,他们都觉得:如果生,那就要好好养。正因为一定要好好养,所以才会有顾虑,怕让下一代受苦。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得靠政府。由政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服务。
◎理财攻略80后如何摆脱“孩奴”命运
专家认为,“孩奴”要减负,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有科学的育儿观念,另一方面要及早树立理财意识。
在要孩子之前就应有计划地专门做一些储蓄,不论数目多少,都要考虑生孩子的手术费用、孩子出生后的基本开支、休产假带来的家庭收入缩减等因素,这样能有效避免宝宝降临带来的过分经济紧张。
另外,为了保障家庭本金的安全性相对较强,对于没有投资技巧和要求省心的家长选择基金定投要好些。基金定投不仅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投资工具,而且能开源节流,强迫储蓄,用小额资金也能积累颇丰的财富。
孩子出生后就应该议购买保险。0-6岁这个年龄段最容易发生一些小意外,给孩子准备一份意外医疗险是非常必要的。7-12岁时,教育基金、医疗保障一个都不能少。由于年龄偏大,购买儿童保险相对保费较贵,投保时可以选择具有现金返还功能的保险。12岁以后,则需要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一方面可以选择现金返还类的寿险解决教育基金的问题,一方面也可选择储蓄养老类的保险提前投资孩子的未来。
孩子保险应遵守几个原则:第一,费用不宜太高,交保费的时间不宜过长;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龄越小保费相对越便宜,尤其当子女成年后,很多少儿险都附加了一些功能,当交费期满,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寿险产品;第三,有条件的话,增加购买附加保费豁免,一旦家长因特殊原因而无力支付保费,保单还能继续生效。
孩奴自测题(来源:天津网-假日100天)
孩奴自测题
1、一家人的开销,几乎全给了孩子。
2、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哪怕自己未老先衰。
3、行为极端性格急躁,只有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影响自己的情绪。
4、不主动和朋友联络出游,不敢生病、不敢娱乐、不敢创业、不敢轻易换工作。
5、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校区房,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房奴”。
以上的5个小项,打钩越多,说明你的“孩奴”程度越深。
1-2项:你的人生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不及时调整,不良因素将在家庭内部堆积,导致夫妻失和,经济失调,易引发家庭矛盾。
3-4项:说明你的孩奴程度,已经给你和家庭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靠身体自身的机能已经很难使你的身体得到恢复,进一步发展就会引发很多婚姻和家庭的慢性疾病。
5项全选:说明你正在“孩奴”的现状中痛苦不已,不良因素已经严重危害心理。最好去医院检查下是否患有“抑郁症”。
远离孩奴需要经济理性(来源:天津网-假日100天)
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孩奴其实是消费误区叠加出来的。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的学说,育儿行为是一种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是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准则的。所谓经济理性,就是说人们做事情时要考虑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或效用)的关系,只有当产出大于投入时,才会做出投入的决策。
与此对照,我们的家长应该改变将高经济成本与子女成材画等号的偏颇观念,在抚育子女的实践中优化经济成本。现在我们有不少的父母,自己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全部的成本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使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了,没有自我,也没有想到怎么样使自己过得更好一些,这是一种误区。他把一切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绩好,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他可以牺牲一切,对于孩子来讲,他也很少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把钱都花在孩子书本学习上,很少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另外我们也不要认为,成本越高,钱花得越多就会得到越多的回报,成本实际上和经济回报,或者说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并不是成正比的,并不是给孩子投入越高、经济成本越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越有利。一般孩子的父母要更善于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逐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进行一些素质教育,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去投入,这样的话,就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孩奴经济学(来源:天津网-假日100天)
孩子是父母的讨债鬼?时下,80后一代因集体“被孩奴”而心有戚戚。其实,小孩是不是位于家庭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项,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学会理财的技巧和理性投资的观念。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嘛,至少在投资期是可以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这就值。
育儿理财的成本效用手册
育儿减负需理财
听说过房奴、车奴,知道什么是“孩奴”吗?这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名称,百度上的解释是: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在日益高涨的养育孩子的费用前,“过来人”认为,养孩子有些花费不能省,有些花费可以省且必须省,理财专家则认为,“孩奴”要减负,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育儿观念要通达,另一方面要及早树立理财意识。
针对80后“孩奴”族家庭,有机构作了调查,调查显示,正在进行教育理财的家长不足五分之一,超过八成的家长根本不懂如何进行教育理财。总体来看,对于教育上的财富观,家长们想得少,做得更少。此外,即使进行了教育理财,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财知识,一些家长也很可能是“事倍功半”,费力不小但效果未必好。从调查看,40%的家长选择了自行储蓄,30%的家长倾向于投资理财,仍有三分之一的家长没有明确的计划。应该说,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重视了孩子的教育,也开始为此准备教育基金,目前仍有很多家庭把“为孩子存钱”当成准备“教育金”的主渠道。实际上,目前的利率仍是负利率,这也意味着目前给孩子存的钱,从开始存就已经在贬值了。
孩奴背后的消费心理
名牌尿片、进口奶粉、请月嫂、请保姆,一样都不能少,之后择校费、补习班、舞蹈班、绘画班……大学、房子、结婚……《蜗居》里海萍说的“双向收费”算什么,孩子简直就是“无期徒刑”。
但其实,孩奴何尝不是自愿的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个流行观点让中国孩子一生下来就成了父母的“讨债鬼”。学别人花大钱将毫无艺术细胞的孩子送去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把话都说不溜的孩子送进“小绅士课堂”、“领袖气质拓展训练营”,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笑话。所以所谓“孩奴”,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夸张杜撰出来的。
“我并不欣赏‘孩奴’这个词语,这牵扯到消费观的问题。别人一年花5000块,孩子也能健康茁壮成长,你什么都用品牌,花几万也不出奇。奴不奴全看消费心理,不买好的只买贵的,肯定比别人多付几倍的代价。”育儿论坛上网友“夜未央”发帖称。
的确,养育孩子也是可以选择的,聪明的家长不妨以平常心采取符合自己经济能力的方式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条件。这样,不但孩子不会因你的过于付出而感到压力,你自己也不必做“孩奴”。比学会理财这门儿技术活儿更重要的是,优化孩子抚育成本的结构,提升单位成本的效用更重要。
孩奴如何翻身解放(来源:天津网-假日100天)
网友“庆庆妈”的育儿成本(0-12岁)
1.优化育儿成本结构
可以有意识地减少择校、赞助、降分录取费和过高的家教、补课、生日庆贺等费用,增加参观各种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和参与各种课外兴趣、养成动手能力等活动费用。和花大钱请家教相比,父母在孩子身上多花些时间、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素质教育成本,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单位成本效益
欧美一些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引导他们认识什么是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比如引导孩子将有限的上网费使用在获取有益、可用的信息上;或以较少的零花钱购买工具、材料,在劳动中学以得到更多的经验和乐趣;或鼓励子女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获取部分学杂费及零花钱。
3.玩转教育理财
出生
奶粉
保姆
早教
择校
课外托管班
课外学习
舞蹈
钢琴
乒乓球
旅游
项目
总计:393400元
年龄段
1-3岁
1-6岁
1-6岁
7-12岁
7-12岁
3岁-12岁
8-12岁
8-12岁
5-12岁
5000元
20000元
57600元
10000元
35000元
37800元
54000元
36000元
50000元
32000元
56000元
费用
注:以上不包括孩子平时吃、穿、用花费,以及入托费、庆生、学杂费等,约占育儿总费用的84%,由此“庆庆妈”的育儿费用为468000元。
教育储蓄
适合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养育孩子的理财方式
类别:6年期适合小学4年级以上的学生/3年期适合初中以上的学生/1年期适合高二以上的学生
优点:免征利息税/零存整取储蓄享受整存整取利息,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
缺点:单一客户最高储蓄金额不能超过20000元,很难完全满足孩子未来的学费支出
少儿教育险
适合家庭:中等收入家庭更为适合
类别:非终身型只对孩子教育节点返还教育金/终身型针对孩子一生变化,婚嫁金和创业金也在里面
优点:保险的各种收益均免税/“豁免保费”让投保人因故丧失缴保费的能力时保单继续有效
缺点:短期不能提前支取,资金流动较差,早期退保可能本金受到损失,通货膨胀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