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防守”还是“进攻”?
文/Karin本刊记者张志峰
投资者不能改变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起起落落,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选股策略,顺应不同的经济和市场状况。事实上,股票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股票选择,了解这些股票的“性格”和打法可以让投资者应对自如,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把钱投到什么地方。
有一种分类方法认为,经济周期原则可不能带动其股价有靓丽表现,而经济减速或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大宗原材以给所有股票分为三大类:股价与经济周期衰退也不会对其股价带来威胁的公司则是资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机床、重相关性高 /基本一致 /无关三类。产配置里的稳定基因。型卡车、装备制造等资本性商品;一些非必
第一种周期性的公司和第三种非周期性需的消费品行业也具有鲜明的周期特征,如的公司可以形成替代效应,强周期和高成长呼吸法则 vs周期性轿车、高档白酒、高档服装、奢侈品、以及是股票投资获利的两大法宝;而经济繁荣并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包括:航空、酒店等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保险除
钱呼吸投资实用指南
当经济高增长时,市场对这些行业的产品需求也高涨,业绩改善会非常明显,这些行业的公司股票就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当景气低迷时,各行各业都不再扩大生产,对其产品的需求及业绩和股价就会迅速回落——这就是专业投资者存在的意义,判断经济周期运行到哪一阶段并具体分析上述行业的受影响程度如何。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行业和公司都难以摆脱宏观经济冷暖的影响;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根据周期运行选择进行哪一类的投资。
虽然作为新兴市场,中国经济预计还要经历20年的工业化进程,在此期间经济高增长是主要特征,出现严重经济衰退或萧条的可能性很低,但周期性特征还是存在。中国的经济周期更多表现为 GDP增速的加快和放缓,如 GDP增速达到 12%以上可以视为景气高涨期, GDP增速跌落到 8%以下则为景气低迷,期间多数行业都会感到经营压力。上述这些周期型行业占据股票市场的主体,其业绩和股价因经济周期更迭而起落。虽然预测经济什么时候达到顶峰和谷底如同预测下一场恋爱会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和结束一样困难,但大致的方向把握有利于开展投资的节奏。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当货币政策(通常是利率变化)刚开始发生变化时,通常市场上并不能看见效果——周期型股票还会维持一段之前的态势。“屏气”——可以在此时开始考虑转变投资策略。
还有市盈率,这是个极具误导作用的指标:低市盈率不代表其有投资价值,相反,高市盈率也不一定是高估,因为要配合行业周期的长短;由于对利润波动不敏感,相对于市盈率,市净率可以更好地反映业绩波动明显的周期型股票的投资价值,尤其对于那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工行业。
屏气只是静态,不是“不投”
强周期、经济复苏时用进攻策略,周期轮换时选择“屏气”以待,弱周期、缺乏机会时购入成长型公司——这就是最基本的“金钱深呼吸法则”运用。
因为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交互作用,不同行业的股票表现各异——在经济由低谷刚刚开始复苏时,石化、建筑施工、水泥、造纸等基础行业会最先受益,股价表现也会提前启动;随后的复苏增长阶段,机械设备、周期性电子产品等资本性商品和零部件行业表现最好;在经济景气的最高峰,商业一片繁荣,这时的主角就是非必需的消费品,如轿车、高级服装、百货、消费电子产品和旅游等行业——每一轮经济周期里,配置不同阶段受益最多的行业股票才可能让投资回报最大化。
然后,在周期性波动和行业表现之余,才能精细到具体的上市公司。哪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更强健?谁的现金流更充裕?谁的主营业务贡献更平稳?这一切都将决定股票的走势。
多家证券研究机构意见相左:有人建议布局、有人直言谨慎;有人看好美元走强、有人称复苏尚早……十字路口,确定性机会难寻。尽管“结构性机会”仍在,但追寻结构仍需大量专业知识支持。
此时,配置一定的商品、债券和其他结构性产品,保有确定的收益就更显重要。
防守时专注成长
经济周期陷于低谷,股票市场持续下跌或因前景不明、大幅震荡时投资者用来规避风险的品种,或是为投资寻找避风港、或是伺机布局等待机会。
典型的防守型行业是公用事业,如供水、供电、供热等行业,但中国电力 80%需求以上来自于工商企业,因此电力行业的表现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类防守型行业是食品、日用消费品等居民生活必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不论经济冷暖,生活必需品都要消费。此外,医药行业也具有防守特征,生病就要吃药,人们不会因为 GDP增速下降了 2%而不感冒。
由于防守型股票数量相对较少,在经济和股市低迷阶段,它们成为投资者扎堆避险的地方,估值上升,买价并不便宜,市场复苏后涨幅也有限——因没有大跌,自然没有补涨。简单来说,防守型是那种不会偏离价值很远的投资品。
偶尔令人激动的是,一些防守型行业的公司股票也可以提供成长型股票的回报,这类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兼并收购或扩大产能实现长时间的业绩增长;或者是被冠以另一个名号——成长型股票,他们即便在熊市中也能年复一年创造业绩和股价的成长,当市场环境转好时,又会追随大势而表现突出。这也就是“结构性机会”常在的原因。
所谓“成长”,是因为公司找到了需求不断扩大的新产品或业务,竞争对手相对较少,而需求随着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成熟而逐渐爆发,因此成长型企业多出现在新的经济模式中,容易被冠上时下最流行的概念,如:环保、低碳、高科……此外,传统行业的新业务模式、新市场份额也可能带来成长的机会。
只是看上去很美?
股票投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只是看上去很美。
拿强烈的周期性投资来说,有一个现象叫板块轮动,步步踩准基本只是神话,更多人留在了“步步接棒”的阵营里;屏气等待时,有可能因时间过短或是过长而被“诱空”和“诱多”性机会吸引,提前释放能量;保守性布局,更可能因为看不懂新模式、新业务而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或是承受过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我们总是强调,买入并一直持有不是有效的投资策略,更不是“长期投资”的方法。股票投资理性回报总是与系统风险相对,我们提倡的、能做的,只是寻找到避免自身的干扰产生过多人为的“非系统性风险”的方法。
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进攻?
人们要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通常需要迈过三道关。第一道关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过度的消费;第二道关是学会合理的资产配置;第三道关是把握好投资的节奏。只有领悟了钱的“深呼吸”法则,学会“养钱”,并及时捕捉到大趋势,才能冲破这第三道关。
钱的“深呼吸”的过程可以比喻为游击战,其特点是:保持资产的机动灵活,寻找个别的机会小范围出击,然后逐渐地积蓄力量,再展开大规模的全面进攻。那么,该什么时候开始全面进攻呢?也就是说,怎样判断真正的趋势来临呢?我相信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因为目前市场就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那我们就看看真正趋势来临有哪些信号吧。
对当前市场造成压力的因素有房地产泡沫何时破裂、通胀来临以及随之而来的紧缩货币政策、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银行坏账的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萎缩、美联储通过加息退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这些因素当然不会同时发生作用,而且对市场的压力有大有小,可如果资产价格继续膨胀的话,每一条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真正趋势来临的信号就是这些困扰中国经济的因素得到解除,至少有转好的迹象。比如:
房产价格出现大幅的调整,挤出了泡沫并且成交量开始放大;
政府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住了通胀或通胀预期又没对经济造成很大伤害;
地方政府找到了新的税源,并且没有对民间投资产生很大的抑制(像物业税);
银行坏账没有大量增加并严守住了资本充足率红线;
各个阶层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了实质的提高;
美联储成功地退出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银行积累的资金有序释放,又没有触发恶性通胀?
上述这些信号的出现肯定有先有后,但大部分都会在明年或后年见分晓,如果那时市场的估值不高,则确实意味着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谁都相信,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只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黄金十年”并非空中楼阁。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