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屋“限购令”在不断升级,从限贷到限购,到2月16日颁布的“最严厉”限购细则,如今,非北京市户籍居民,若无法提供连续5年的在京纳税证明,便无法购房。
在这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下,一些人在京城的购房计划发生了变化。投资客的需求暂时受到抑制,有人将投资目标转向二三线城市;有被高企房价逼走的“京户”,重新燃起在京购房梦想;还有许多“北漂”,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到购房要求,而表现出失落心态。
本报记者采访了京城各类购房人,追溯他们各自的购房历程,以展现“大政策”与“小人物”间的悲喜关系。
1 北京户口 广州买房
杨蕾(化名),公司职员,有北京户籍,因北京房价高企,选择去广州买房生活
2月16日下午4点,杨蕾(化名)站在一家售楼处的楼盘模型前,仔细观察哪栋楼的位置更好,她从未觉得北京的房子离她这么近。
两个小时前,在电话里,楼盘导购告诉她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当晚即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的“京十五条”细则,将限制纳税未满5年的非北京户籍者购房。
这个地处西南五环外的楼盘是限价楼盘,低于周边楼盘达5000元,排号者甚众,杨蕾对摇中并不抱希望,她一直懒得去排号。
4个小时前,杨蕾刚把她的行李发往广州,她已决定离开北京移居广州。
但“京十五条”改变了一切,杨蕾立刻下楼奔赴售楼处,她觉得“又有希望在北京扎根下去了”。根据新政策,这个楼盘已排号的人中,有一半以上将不具有买房资格,杨蕾被摇中的几率很大。
杨蕾并不是“先天无购房能力者”。2006年大学毕业后,她获得北京户口。其父母拿出15万资助她,可以买套南四环的三居。但是杨蕾根本没买房的念头,“觉得都毕业了花父母的钱不好。”
随后频繁的跳槽令杨蕾无暇顾及房子。
2009年秋天,杨蕾在新单位转正,投身到买房大业中去。但此时,2006年初她曾看过的南三环的房子已经从每平米5000元,变两万元了,而她能拿出的首付只有25万。
2010年,房价在国家调控中一路走高。杨蕾在四环内拥有一套60平房子的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她戏称自己为“后天无购房能力者”,“购房能力在愚昧的等待中日益枯萎。”
杨蕾的前同事李执也一直没买房,但他被杨蕾归属为“先天无购房能力者”,农村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首付。攒了5年钱后,李执发现在单位附近(东三环),他仍买不起任何一套房。
杨蕾租住在东三环一套50多平的两居室内,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破旧不堪,夏天楼道里弥漫着狗屎的味道,而冬天,全北的朝向令房间寒气逼人。但这样的“鬼房子要160万”,杨蕾将她对北京房价的愤怒写在博客上。
2010年8月,一位广州的朋友看了杨蕾的博客后给她留言,建议她到广州工作、买房——“番禺丽江花园最便宜的房子才六七千,贵的不过万元。”
杨蕾和男友的公司在广州都有分支机构,两人立刻飞往广州,一周内定下丽江花园一套90万、115平的房子,首付不到30万。两人都申请年后调往广州。
决定“东南飞”的大有人在,2011年刚过,杨蕾男友的公司又有两位同事在广州买房定居,还有两位也正准备移居广州。他们被广州的同事们冠以“脱北者”。
杨蕾坦承,在北京上了好几年的学,朋友圈子都在这里。到了外地,从工作到生活都要重新开始,压力很大。要不是买不起房,她不愿离开北京。
据媒体报道,2011年1月份北京卖出的住房,44.8%都是非本市居民购买的。“京十五条”后,杨蕾相信新政会减少近五成的购房者,于是她把李执也拉来排限价楼盘的号。
即使摇号摇不中,杨蕾也决定多在北京观望观望,她坚信房价会有所松动。“一旦这一政策结束,房价将会‘报复性’增长。所以这大约是普通无房者最后的购房机会了,就算是借钱,我也要尽量在北京买个房子。”
如果买到房,杨蕾表示,她不介意再把行李运回北京。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