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赢得了全球投资人的拍手叫好,但在G20伙伴国中招致骂声一片。
在3日结束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明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并保留了进一步扩大刺激措施的选择。
美国股市在议息结果公布后“上蹿下跳”,美股道指当天小涨0.2%,收在两年多来的新高。
在次日的亚太和欧洲市场,对于美国将重新大开资金闸门的乐观预期得到不断强化,自10月下旬一直被压抑至今的风险偏好集中爆发。
4日收盘,亚太股市全线走高,日股和港股涨幅分别达到2.2%和1.6%,很多市场都创下至少半年来新高;欧洲股市开盘后普遍大涨,至中盘,英法德三大股市涨幅均超过1.5%。4日开盘后,美股出现“补涨”,三大指数早盘涨幅都超过1%。
大宗商品也重现火爆。国际油价周四电子盘中一度大涨逾2%,突破86美元,直逼5月初的前高点。黄金价格大涨逾3%。美元则创调整以来的新低。美元指数周四欧洲早盘大跌0.8%,创11个月来新低。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鉴于美国中期选举和美联储议息两大不确定因素都已尘埃落定,这波重新燃起的风险偏好可能会持续数月,对股市当数利好。
不过,伯南克虽然赢得了投资人的心,但却招致其他国家政府的批评,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美国制造的过剩流动性,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涌入基本面更佳的新兴市场,给后者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和通胀的威胁。泰国财长4日透露,亚洲各央行正在密切磋商,并可能联手采取措施抑制热钱。
不仅新兴经济体群情激奋,发达国家也怨声载道。德国经济部长4日表示,美国想通过无节制释放流动性来刺激经济,这样的做法令人担忧。
在周四的议息会议上,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都没有马上跟进美联储的步伐,而是继续维持利率和现有资产收购计划不变。因此,中央银行不能掉以轻心,最核心的是不能让长期的负利率侵蚀居民的储蓄资产。他随后表示,央行有一些工具可以理顺价格体系,这将有助于资源要素价格的配置。
在谈到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适度增长时,张健华指出,当前中国流动性管理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美国的量化宽松。他认为,美国最新通过的Q12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影响很大,美、欧、日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很大程度上会引发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而中国又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发展得最好的,所以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资产价格方面压力很大。”张健华称。
今年10月19日央行启动加息,是否意味着中国进入了长期加息的通道?张健华对此表示,货币政策出台后,要观察一下效果,然后再根据效果考虑下一步的措施。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还可以采取一些反向措施。因此,仅凭一次加息就断定中国进入长期加息通道是对货币政策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