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下旬召开的一次ETF内部研讨会上,海富通基金公司总裁田仁灿透露,目前该基金公司企业年金账户处于盈利状态。这可能是第一家公开承认企业年金账户开始盈利的金融机构。
经过2005年和2007年企业年金管理资格“两次扩容”,当前参与企业年金管理的金融机构多达3
9家,其中多数机构依然没有迈过盈亏平衡点。据太平洋保险2010年中报显示,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达到250,72亿元,上半年净亏损为0.23亿元。
“目前没有听说哪家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已经盈利。”一家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坦言。这份感慨与年金业务市场的飞速发展显得很不相称。截至2009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为2525亿元,过去4年间,企业年金市场年均增加461亿元。
谁造成了企业年金市场的经营困境?多数金融机构一直在寻找扭亏良方。毕竟,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赢利周期约为7-8年,这个时间已经临近了。
企业年金业务亏损“怪圈”
企业年金业务何时走出赔钱赚吆喝的怪圈,依然没有时间表。
“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速度低于我们的预期。”上述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这家养老险公司与某国有大型央企签订一份企业年金受托投资管理的协议,但资金迟迟没有到账。
类似案例在企业年金市场相当普遍。“在一系列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后,企业观望情绪增加。有些企业则采取推迟缴费或少缴费的方式,等待税收政策松动再补齐资金。”一位多次参与年金计划竞标的养老险公司年金业务主管透露。
企业年金计划缴费迟迟不到账,意味着养老险公司无法收取相应管理费用,每年还得支出一笔不菲的客户维护费用及年金计划管理方案调整费用,加重了经营负担。
何况,国有大型企业占据企业年金市场份额的80%以上,他们的“观望”直接导致企业年金市场僧多粥少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价格战自然一触而发。按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分别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受托财产基金净值的0.2%、0.2%和1.2%,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按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人民币的限额。
在实际操作环节,企业年金业务的收费标准却远远低于上述规定的上限。
“年金业务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费可能只有公募基金管理费(1.5%)的1/4-1/5。”上述年金业务主管表示,“一些金融机构在竞标企业年金计划时,通常按规定收费上限的5折开价,最终能达到千分之四就相当高了。”
这比23号令规定的收费上限低出2/3。所谓的绩效管理费,即使年金计划投资回报超过预期,这笔额外激励费用多半也通过其他形式返还给企业方。
“当前要赢得一家企业的年金计划竞标,首先得看人情关系,其次是以往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累计收益率是否稳健,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准。”他分析说。
不过,类似拉关系做营销的暗道即将被“封堵”。记者了解到,正在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将重新规定企业年金受托人能力和资格要求,一些无法达到监管标准的小型理事将退出市场,采取法人机构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管理监督已是大势所趋。
开源节流以脱困
企业年金竞争格局加剧,让某些拥有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另觅开源节流的良方。
“他们主要依靠母公司其他业务利润弥补年金业务的亏损,要么在编列财务报表时,由母公司通过合并财务报表,将年金业务亏损额度转至其他盈利项目里。”一位养老险公司财务主管表示,“有些公司在年初编列预算时,会预估年金业务的亏损额度,只要年终核算出来的亏损额度低于年初预算,也认为当年企业年金业务有盈余。”
平安养老险公司成立之初,平安集团便将寿险公司团险业务团队重组合并纳入养老险公司管理体系,平安养老险公司由此得以在不到一年时间便设立35家分公司与100多家地市级支公司。
通过合并吸收团险业务团队,平安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规模得以快速成长。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受托管理资产达到251.23亿元,投资管理资产为322.98亿元,当年企业年金缴费为59.29亿元。
“做个险难,做团险更难,做年金计划则是难上加难。”上述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项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方案需要经营团队对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税收优惠、企业长远战略规划与财务状况有清晰的了解,按照企业特定的需求设计年金计划方案。
“签订这样的一份年金管理协议,最快也要1-2年,有时投入3-4年精力都可能不见回报。”他表示,“团险业务出身的员工,培训周期及年金管理业务熟练周期会短一些,缓解人员培训及业务拓展方面的经营压力。”
通过业务整合给企业年金业务“开源”,正悄然在养老险公司流行。
去年太平人寿将团险销售队伍和业务管理部门划拨到太平养老公司,增强后者的业务拓展能力;国寿集团也计划将国寿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人资格转到国寿养老公司,增加后者的盈利能力。
除了开源,一些金融机构在节流方面“不遗余力”。记者了解到,当前平安养老险公司开展“盈管家”业务,将年金计划的后台服务业务统一划到盈管家平台,保障产品售后服务的标准化同时也能减轻一定的企业年金产品售后服务运营成本;此外,平安集团其他部门的交叉营销协助平安养老险公司提高企业年金业务规模。
然而,企业年金依靠节流措施走出亏损泥潭,依然任重而道远。
前述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公司将经营成本再降低10%,去年已降了15%;但企业年金业务要盈利,还得依靠提高年金业务的各项管理费用。如果公司收取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费用能提高至千分之八,应该在2012年年中迈过盈亏平衡门槛,但按照现行的费率水准,这个时间点可能要延至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