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春节,让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心情稍显沉重。一声“给您拜年”的稚嫩童声,就会让他们自觉地将手伸进并不丰厚的腰包,掏出压岁钱送给年幼的晚辈。参加工作,是不少人眼中“长大成人”的一个标准。“80后”尚未参加工作时,还可以“理直气壮”地笑纳长辈发的红包;但是参加工作以后,就要为家中的侄儿、侄女发红包。这样的转变,让不少“80后”大呼“伤不起”。
让人“烦恼”的压岁钱
“我去年10月才转成正式职工,每月工资加绩效还不到2000元。今年春节,家里3个侄儿、侄女的压岁钱会让我严重‘受伤’。” 家住市西河南路燎原小区的市民李曦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春节,长辈给我压岁钱时,我还半推半就地收了一部分。今年不但拿不到长辈的压岁钱,我还要准备3个红包送给家里的晚辈。”
当记者问李曦准备给每个小孩送多少钱时,他犹豫地说:“每个小孩至少要给500元吧!”李曦估算,加上要送给亲戚朋友家中小孩的压岁钱,他至少要准备5000元。
出生于1986年的南充人王建雄于2009年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四川分公司上班。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单位“肥得流油”,作为一线技术人员的王建雄每月工资自然也不低。在这样的“舆论”包围中,王建雄有苦难言。“我在成都供了一套房子,每个月还贷压力不小。加之自己长期在野外工作,休假时每次从工地到最近的县城,包车都要500元,来回一趟就要1000元,偶尔还要宴请同事、朋友。虽然我已经工作了2年多,但我的存款并不多。”
临近春节,王建雄并没有回家过年的打算。他告诉记者,工地上的事情多、压力大,而工地上的技术人员不多,确实走不开。但是他乐观地告诉记者:“春节不回南充也好,可以省下很多送红包的钱,在年后就给父母买一台新彩电。”
用“小礼品”代替压岁钱
去年,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孩吴文君通过考试,当上了蓬安县一所中学的教师。面对家中3个晚辈,她早早为每个小孩分别准备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我这些侄儿侄女,年龄最大的已经上初中了,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根据他们不同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吴文君提前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她为上幼儿园的侄儿买了一辆遥控汽车,为上小学的侄儿买了新书包和一套《少儿百科》图书,为上初中的侄女买了一部学习英语的电子词典。
“这样的礼物,既实用又能代表我的心意。”吴文君说:“以前我的姑姑舅舅每年会送我一笔压岁钱。我本来也准备送红包给侄儿侄女,但是压岁钱的数额确实让我发愁。”吴文君说,送太少了,又不好意思拿出手;送太多了,又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思考后,她决定为侄儿侄女每人买些小礼物。
“我们讲究‘礼尚往来’,但是‘礼’代表的不一定就是钱。况且现在压岁钱跟着物价一起涨,跟着生活水平一起提高。我周围的很多亲戚朋友送出的压岁钱都在不断增加。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过年过节让他们感到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我觉得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压岁钱这个问题上‘绷面子’。只要我力所能及地表示出自己的心意,家人应该就能理解。”吴文君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