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第五届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以“全球流动性泛滥背景下的政策选择与境外投资策略”为主题,搜狐理财频道作为本次年会的协办媒体对年会进行现场直播。
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丽瑛女士做了主题为:《中国十二五粮食形势:供给与价格》的演讲,全文实录如下:
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丽瑛 |
曾丽瑛: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第五届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我是第一次参加金融市场分析年会。我想就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形势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整体是好的,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消费刚性增长,供需基本平衡,市场总体稳定。从长远来看,由于粮食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水土资源紧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的形势长期偏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供给面临着新的阶段。今天我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进行探讨:一是当前的粮食形势;二是整个粮食供给和安全形势面临的一些挑战核心的变化;三是对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生产稳定发展。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的政策,保证了某些地方种粮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务粮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现在的综合生产能力一直是稳定在5千亿公斤以上的水平。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了5712亿公斤,比2003年增加了1405亿公斤,历史性的实现了八连增。在我国工业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紧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粮食供需基本平稳。近几年,随着人口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逐年增加,根据我们的平衡调查,我国粮食消费量从2003年的4863亿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5567亿公斤,消费量增长比较快,产需基本平衡。从消费结构看,口粮消费稳中略增,我们现在的口粮消费约占我们总消费量的48%。饲料和工业用粮的增长较快,分别占我们粮食消费量的33%和17%,种子用粮约占2%,是基本比较稳定的。由于我国食用植物油近年来消费持续增长较快,供需缺口较大,我们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比较高。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生产估值体系也初步建立,宏观调控机制更加健全灵活,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粮食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这些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影响下,国际粮食市场数字过山车的大幅波动使价格涨幅很大。我们国家的粮食市场始终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受国家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和通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上涨的趋势,其中玉米、籼稻价格涨幅较大,粳稻、大豆价格小幅上升,小麦价格相对稳定。从我们局里面对于价格的监测来看,主要的粮食品种,像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平均的收购价格比当年年初涨了2%-19.8%,也就是说小麦比较稳定,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比较大的玉米、大豆相对来说涨的高一些。零售价面粉和大米也是涨得跟收购价差不多,在2.9%-14.8%。整个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是基本稳定的,有效的防止了谷店伤农。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对主要的粮食品种国家是实行了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性的收购,初步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和发展粮食生产的专项补贴机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4年以来,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的价格全面放开,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增强调控基础,加强粮食进出口品种,平衡国内供求,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省级粮食安全责任,国家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粮食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现在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流通条例已经都颁布实施,监管体系逐步建成,粮食法的立法进程也在加快,初步实现了粮食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粮的转变。我想这是简单的谈一下当前的粮食形势。
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新的一些变化,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有这么几个大的变化。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更加突出。历史经验表明,特别是2008年以来,部分国家政局的动荡证明,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政治问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解决好十几人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从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外部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和挑战,所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有其特殊的意义。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几个制约的因素。土地资源紧张的约束加快,近年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人增地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37,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大多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的地区,今后稳定或者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的困难将越来越大。
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人均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为世界第125位。近年来我国每年农业生产缺水在200多亿立方米,而且我们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均,一方面我国降水比较集中在夏季,春耕和秋冬期间用水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水土资源匹配不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3%,南多北少的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我们主要的产区是在北方,但是北方的水又比南方要少。气候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近几年洪涝、干旱等灾害天气频发,给粮食持续生产增加了难度。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加,极端天气引发的气候事件增多,粮食生产确实面临着大旱、大涝、大冷、大暖气候的影响,这些灾害概率的增加,对于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得益于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但是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更需要进一步加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粮食直接补贴等生产支持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收购政策和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劳动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粮食消费需求是刚性增长的。人口保持刚性增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是13.39亿元,年平均增长0.57%,但是我们消费增长远远高过这个数字。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但是由于人口的基数很大,我国将出现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的局面,人口刚性增长必然带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我们在做粮食安全纲要的时候,到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达到5725亿公斤以上。
消费结构继续升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变化,肉禽蛋奶等产品的消费增加较多,粮食直接消费减少,而间接消费增加。每次大家都说我们每天吃的饭确实比原来少了,但是我们所有的肉禽蛋奶这方面在不断增加,这个和直接吃的口粮的比例大概平均下来是1:3,也就是说口粮吃少了,但是其他东西吃多了,总粮食消费量是在增加的。预计口粮消费是随着人口增加在增加,人均消费在减少,但是总量在增加。饲料用粮也是在增加,相对平稳,工业用粮消费快速增长,种子用粮基本稳定,这是消费的四大类结构。
粮食流通的体系发展滞后。品种结构矛盾加剧,从产需方面看,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是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是小麦产业大,优质小麦供应不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但是籼稻有余,粳稻不足。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我们现在吃的油大概60%都是靠进口。区域布局矛盾突出,东南沿海的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加快,北方地方的粮食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在逐年的上升。现在区域供需的格局发生了变化,省际间的流通量在逐步的加强。我们现在跨省的流通量04年是1150亿公斤,到了2010年,我们跨省流通量在1450亿公斤。这种跨省流通量的变化使得我们流通的环节增多,运输损耗加大,贸易成本升高,也加大了国家和地方保证粮食安全的难度。粮食安全质量隐患不容忽视。土壤的问题严重,粮食生产中不规范使用农药或者违禁农药的情况比较普遍,收获、储存不当造成粮食发霉,也可能产生一些黄曲霉素等等。
利用国际市场调整的空前有限,全球粮食供需将长期趋紧。近年来环保政策逐渐严厉,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可能性也在减少,水资源的约束日益增强,极端气候不断增加,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大,而消费则随着人口增加而刚性增长。全球谷物库存处理偏低的水平,而且未来提高的难度比较大,可调节的数量资源是在降低。很多人都谈到中国在国际上进口,怎么从国际上进口?你要看有多大的量。国际贸易量有限,从我们相对偏紧的大米和玉米来看,近5年来大米和玉米的全球贸易量在113亿公斤,玉米在929亿公斤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消费需求。而且全球贸易基本上是以籼米为主,也不是适合我们进口的品种。粮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受阻,随着粮食安全问题在全世界的关注度提高,粮食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甚至出现了局部的倒退。近年来,世界粮食价格只要大幅上涨时,出口管制就成为一些粮食出口国的常规手段。
粮食安全领域新因素的影响在加大。宏观经济形势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加深,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间输入型的影响因素加强,特别是单一的经济体问题在国际间传导的过程中被放大,局部的问题常常演变为全局的问题。这样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与经济增长波动周期常态化的规律经常被打乱,加剧了粮食生产和价格的波动。粮食金融属性也加剧了粮食价格的波动,粮食作为大众贸易的生产必需品,历来与金融的联系比较紧密。这几年受到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每年贬值,投机力量增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受资金炒作影响日益显现,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在一定阶段甚至脱离了供需基本面的波动。有时候经常说这个品种供大于求,价格暴涨和金融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资金在炒作这方面的事情,确实也会加剧粮食价格波动。
粮食能源属性加剧了供求矛盾,由于全球能源紧张,且需求刚性增长,作为替代资源的生物燃料生产,近十年迅速发展,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生物能源的需求和人这两种矛盾十分尖锐,粮食能源属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当然从我们国家本身来说,对于这个是有所控制的,不会让人与机器大量的争粮,但是从全球来说,能源属性确实加剧了供求矛盾。
转基因技术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转基因的技术具有提高产量,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优点,在生态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加剧。近年来,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发的地区冲突不断增强,组织实施的恐怖行为和自然因素也引发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国际化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联动效应突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粮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联动效应尤为突出。一方面大多数国家自身粮食安全难以完全独立于国际的粮食市场,个别国家的粮食问题又会在全球产生连锁反应。比如像俄罗斯的干旱,突尼斯以及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都曾经引起国际市场的波动。
未来确定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我简单说几句。刚才分析了我们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必须立足于主要的粮食品种基本实现国内自给,以保证口粮供应为重点,兼顾其他用粮需求,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从这两面谈到几个方面,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健全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内容包括很多的机制,刚才讲从价格本身来说,水资源和水资源和土地在减少,肯定价格在上涨,还有不确定的因素,国家在做宏观调控,进出口要完善。要完善整个储备和应急体系这些内容。
总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粮食安全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什么说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供给是有保证的。借此年会之际,我也希望社会各界来关注和重视我们的粮食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