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逃离“毒产品”: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惨被腰斩

2011年12月23日10:11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的股市,用热门网络用词来形容就是“伤不起”!
2011年的股市,用热门网络用词来形容就是“伤不起”!

  技术派、价值派、趋势派全都趴下了。投资大师和高手们比拼的不是谁赚得多,而是谁亏得少,券商、私募、公募、个人投资者,无不伤痕累累。虽然指数跌幅只有20%上下,但是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已经惨被“腰斩”,让投 资者“中毒吐血”。

  “毒产品”净值大幅折损的背后:过度使用杠杆、管理人失位、思路错判是主要原因。

  【公募基金】分级基金“坑爹”申万进取净值0.26元

  伴随着2011年股市连续的大幅下挫,公募基金净值呈全面下跌态势,股票方向基金尽墨,无一实现正收益,尽管上证指数跌幅与2008年金融危机造就的大底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基金累计净值史上首次出现了0.2元系列,而在此前的历史上仅仅出现过0.3元系列。

  其中,申万深成分级基金中的子基金申万进取打破了由上投亚太和中邮成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创造的纪录。12月22日,申万进取单位基金累计净值仅为0.262元,而二级市场收盘价格为0.502元,升水率近乎100%,如此高的升水率为近年来所罕见。

  作为基金创新的一个潮流,今年来分级基金大行其道,但杠杆部分在今年的熊市背景下遭遇了“连环斩”。今年来净值跌幅靠前的公募基金,全部为杠杆股基,平均跌幅均超过40%,申万进取的跌幅更是高达67%。由于申万进取的份额净值是2份申万深成减去1份申万收益,其较高的杠杆特性加上申万深成较差的建仓时机直接导致了申万进取份额净值的大幅亏损。

  而被视为最牛基金经理的王亚伟也风光不再,截至12月21日,华夏大盘的跌幅超过15%。而10跌停的重庆啤酒也让重仓的大成基金净值大幅缩水,其中大成行业轮动的今年来净值下浮已经达到36.65%,让没有即时赎回的基民们苦不堪言。

  【阳光私募】管理人“隐形”时策1期累计亏损66%

  内忧外困下,在2010年大放异彩的阳光私募也整体遭遇2008年以来最大亏损。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上周五,今年实现正收益的产品仅在一成左右,九成私募处于亏损状态,有900多只产品亏损在10%以上,占比超过50%。而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华润·时策1期”,下跌56.75%,累计亏损达66.08%,另外还有3只产品的净值被腰斩。

  公开资料显示,“时策1期”该产品成立于2008年1月17日,由深圳时策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投资顾问,根据华润深国投提供的净值数据,该产品成立以来累计净值跌幅超过66%,净值跌破4毛钱。从时策1期净值走势图看,除了2009年5月到12月有过短暂的震荡上行外,其他时间几乎均一路下跌,排名也几乎都在垫底。

  让人疑惑的是,尽管公开数据显示产品还在运行并未清盘,但是公司既没有官方网站,华润网站未公布资产管理人姓名,目前唯一的踪迹是在信托公司网站上每月仍然公布的净值。而公司负责人姚荣华曾向记者表示,目前这只产品不是他本人管理,而规模也很小,但具体规模和管理人不便透露。

  阳关私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清盘潮,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清算的阳光私募产品共有152只。其中,强制清算的产品有36只,到期清算的有116只。

  据统计,海外对冲基金平均每年有超过15%的私募面临清盘。私募清盘不但没有阻碍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促进了阳光私募的健康发展,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受到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行业未来发展脚步更加稳健。

  【券商集合理财】押宝失败华泰紫金鼎“祸害”桑梓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165只成立满1年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14.44%。其中年内取得正收益的仅有12只,负收益产品多达153只,占比达到93%;收益率大于3%的仅7只,亏损逾两成的有47只,华泰紫金鼎造福桑梓、华泰紫金3号、中信股债双赢、东兴金牛1号4只产品亏损更是超过30%。

  其中,在股票型产品中,华泰紫金鼎造福桑梓虽然名字颇有喜气,但业绩表现垫底,跌幅达到33.72%,实际“祸害”了投资者。该产品一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其股票仓位为57.89%,在随后的第二、三季度中,该计划有增仓动作,截至三季度末,其股票仓位为70.31%;连续两季度披露的头号重仓股华东科技今年7月以来走势一路向下,股价几近腰斩。

  除业绩惨不忍睹外,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国信金理财泰然1号、中银国际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华泰紫金智富、招商智远稳健1号、招商智远稳健2号等在内的7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因为“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遭遇清盘。

  【银行理财】外资大行“伤不起”花旗QDII净值腰斩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低风险、相比存款有高稳定收益,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与基金和股市的巨亏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向来给人安全稳健的印象,大部分产品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不过,由于市场波动剧烈,也有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较大的亏损。

  其中,平安银行一款2007年12月发售,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产品,一款名为“盈丰0712基金优选人民币理财计划”今年年中最大亏损一度超过30%。

  此外,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11月中旬,正在运行的243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95款(占比39.09%)。也就是说,接近60%的产品累计为负收益率或零收益率。中资银行正在运行的24款QDII理财产品中,只有6(占比25%)款产品收益为正不过产品累计亏损幅度均未超过50%。外资银行正在运行的219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89款产品(占比40.64%)累计收益率为正,另外有2款产品累计亏损过半。其中,花旗“贝莱德全球基金新能源基金美元系列”累计收益率低至-50.17%。

  记者观察

  熊市才是试金石

  2011年,伤心的不仅仅是个人投资者。

  因为相信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能选择投资基金、阳光私募、银行理财或者券商集合理财的投资者们发现,到头来一样被“坑爹”了。正如前文所述,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净值跌幅大大超过了指数,部分产品的净值甚至被腰斩,其惨烈程度不亚于2008年这样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

  这些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阳光私募也利用信托的平台在2009年之后获得了跨越式的井喷。规模的激增,让公司赚取了了高额的管理费、股东获得了丰厚利润、基金经理和高管们收获了高薪、基金经理们更是少年得意。但是片面追求规模和业绩的背后,投资机构精英流失、专业操守沦丧、豪赌重组或消息股、老鼠仓、盲目创新等等祸根,终于在2011年集中爆发,让机构们集体遭遇了“滑铁卢”。

  部分产品被大幅赎回甚至清盘收益好事,只有优胜劣汰,才能促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惨不忍睹的净值亏损,机构们总是可以找出各种理由,但是鲜见向持有人道歉的人。不要忘了,对于任何一家资产管理人来说,只有真正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获得持续的信任和长久的发展。

  对于投资人来说,2011年的教训也是一个深刻的警醒:不能盯着短期业绩,只有那些看重长期持续业绩、维护持有人利益、富有专业能力和操守的管理人,才值得信赖。(专题撰文 贾肖明 黄倩蔚 策划/统筹 贾肖明 张俊)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廖廖)
  • 分享到: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