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消费者在购买前应该考虑到购买保险是为了收益还是为了保障,分红险的分红只是个外部包装而已,其本质还是保险。
文/本刊记者 陈婷
买了东西不喜欢,拿去退换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买了保险之后要退换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今年以来,寿险行业就出现了一波不小的“退保潮”。
据保监会发布的保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寿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779亿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据国寿、平安、太保的三季报,三家上市险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计达到37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50%。保险公司对此解释为“受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影响”及“升息影响”。
分红收益偏低催生“退保潮”
今年前三季度的退保情况较往年有很大的增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退保潮”的呢?
据了解,今年这次波及面比较大的退保潮,主要还是跟分红险在整个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下滑有关。
如今,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带有理财功能的产品的时候,对收益率是有一个衡量标杆的,这根尺子就是CPI。2011年CPI不断创出新高,有几个月甚至超过6%,年均下来也将近5%,但是分红险目前的综合收益率大约在4%左右,显然没有跑赢CPI。
另一方面,和银行理财产品、电子式储蓄国债等产品比较,分红险的收益率也不占优势。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加息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节节攀升,而储蓄国债三年期、五年期的收益率也达到了5.5%~6.15%,但是长期寿险产品内涵收益率2.5%的瓶颈一直没能突破,因此分红险在这一轮竞争中再次落跑。
投资人觉得收益率不够有竞争力,特别是替代银行类储蓄产品的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今年以来退保量比较大。
另一方面,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保险行业“退保潮”的出现,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保险产品的销售误导现象一时之间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在销售时,不少代理人或工作人员会跟客户讲,分红最高可以达到多少,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分红险的收益可能性,但又鲜有向消费者说明分红是不确定的。结果,当投资者发现收益率比不上银行储蓄理财产品时,部分客户可能就会选择退保。
分红险收益来源于“三差”
有读者朋友询问,今年保险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好像还是不错的,但是分红险收益情况应该说不是很理想,分红险收益偏低是不是受整体金融市场的影响呢?
应该说,资本市场的走软对分红险的收益偏低是有很大影响的。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明白,分红险的收益是怎么计算的。作为一种长期储蓄型的人身险,分红险本身已经内含了一定的长期收益率,这部分收益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精算师已经测算好的,根据保监会规定,不得超过年复利2.5%。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分红险的内含年复合收益率在2%~2.4%之间。
除了这一部分,分红险还有一个特色的收益部分,也就是分红。根据规定,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需要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的70%来分配给投保者。这些可分配盈余主要来自哪里?简单地说,是来自三个差,分别是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以我们常说的“三差分红”。
这“三差”里,死差益通常变化不大,费差益则跟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费用、运营费用、代理人佣金支付情况等有关。而利差益是指,如果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产品设计时预期的投资收益时,就可以产生不少盈余,等于就可以给投保人多一些分红。2011年我们国内资本市场,可以说“股债双熊”,两大市场的行情都不好,利差益这一块就很难有较多的盈余。
是否需要退保做其他选择?
“那么,既然是目前这样的情况,我是不是也该退保去转投其他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呢?”也有读者问道。
我们认为,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作为个人投资者或者说消费者,首先你要考虑一点,你买保险的这笔钱到底是打算来做风险保障规划的,还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的,你要考虑清楚。你主要是为了保险,额外想多点收益的,那么即便今年的分红率偏低,也没关系,可以长期留着这份保险,大部分分红险的保障功能还是不低的。如果你这笔钱主要是为了投资理财的,而且自己的基本保障已经安排好了,那么等于说当初买分红险,就已经是一个错误选择了,此时你选择退保,也算是及时止损吧。
所以说到底,消费者在购买前应该考虑到购买保险是为了收益还是为了保障,分红险的分红只是个外部包装而已,其本质还是保险。
购买保险要分清轻重缓急
作为普通老百姓,安排自己和家人的保险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保障需求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好险种的配置,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们举个身边的例子。不少年轻的夫妇在孩子出生后,爱子心切,而且代理人的推销也比较凶猛,于是家长急着给孩子买各类保险。其实,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家长是孩子的主要经济来源,首先应该安排的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也就是家庭支柱的保险。
至于在保额的设置上,对于身故类保障,主要是指意外险和终身寿险、定期寿险这几类,我们建议安排相当于个人年收入或家庭年度开支5~7倍的金额。因为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自己发生意外或重疾后,家人能继续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准,那么5~7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缓冲期。此外,如果有较高额度的房贷,或者有未成年的孩子,那么这个保额就还要拉高,也就是加上你所需要负担的房贷额度,以及孩子的抚养费用。
此外,比较重保障的消费者,我们建议要优先安排好意外险、定期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希望建有保障和理财功能的,那么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的保险计划,比如分红型两全保险附加重大疾病提前给付功能的,或者是分红型的养老年金计划,也可以通过万能险和投连险来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保障需求的不同去做一个灵活的调整。
而在保费的支出上,建议普通家庭控制在年总收入的8%~10%,以免影响其他资金支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