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拼钱”购买理财产品斩获高收益?慎用!

2011年12月02日07:26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临近年末,市场的流动资金相对较多,银行相继推出了高端理财产品,一年期产品年化收益率根据门槛高低也有差别,不少人打起了“拼钱”购买理财产品的想法。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看似收益增加了,但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最近,某银行推出一年期理财产品(50万元门槛)年收益率8%,而该行同时发售的一年期理财产品(5万元门槛)年收益率仅6%。50万元“打伙买”到期收益为4万元,而分别各自买总收益才3万元,相差整一万元。邹婆婆的本金有15万元,她就约到另外两个朋友一起买50万档的,三方一拍即合,将这笔钱集中在一人名下,并立下字据,标明各自出的金额,一式三份。虽然都是熟人,但是钱的事情丝毫不得含糊。不仅在银行,信托产品因一直针对高净值人群,很多产品直接起点就是100万元,“拼钱”的现象更多。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一笔销售是针对一个账户,不能同时面向不同账户,“拼钱”就需要投资者私下里协议,和银行无关。但是银行客户经理认为,“拼钱”买理财产品的方法虽然可以多得收益,其实“道德风险”已经悄悄潜伏。因此建议考虑以下几点:一方面,既然多人的资金集中在一人账户名下的,那么账户持有人就掌握了钱款支配权,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此人不承认协议,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将难保。另外,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账户持有人一旦出现意外,受益人不一定会承认这一协议,如果因此打起官司,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还会耗费额外的财力。另一方面,与银行签订理财产品协议书的只能是账户持有人,银行也仅仅是针对其一个人进行风险评估,高门槛的理财产品是针对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群销售的,理财产品只有预期收益,不能保证收益,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产品最终的收益不如预期的话,也难免会产生纠纷。以100万元作为起点的信托产品为例,设定这一门槛是因为它针对那些实力较足、风险承受能力大的投资者发行,并不适合普通老百姓。

  虽然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均表示,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收益,但是如果投资者拿出全部存款进行“拼买”的话,一旦出现风险,不但会面临法律风险,还会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日常生活。“即使收益会高出一点,我们还是希望市民们能理性投资”。 成都晚报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廖廖)
  • 分享到: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