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收藏 > 收藏贴士

等7年只为1个"喇"字 30年收集"三码合一"姓氏封

2011年11月29日06:00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这种信叫“三码合一”姓氏封

  收件人的姓、邮戳上的第一个字及邮票的主题都是一致的

  余杭有个人耗时30多年,收集到了1000多封本报记者 朱杨健 本报通讯员 金昌才

  七年前,你写出一封信,但对方七年后才给你回信,你是不是会觉得对方太傲慢了?

  家住杭州余杭的张先生,前两天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的回信,这封信他足足等了七年。不过,他不仅没生气,还觉得特别幸运。因为他说还有很多回信他都等了几十年了,杳无音讯,七年不算长。

  这封看似普通的信,其实很特殊

  在张先生家里,记者看到了这封迟了七年的回信,乍一看,非常普通,但仔细琢磨,很不一般。

  首先吸引人的是收件人的姓氏,姓喇。喇叭的喇,居然也是姓氏啊。张先生说,这封信是喇先生从上海寄来的。可是信封上收件人的地址明明是上海啊。张先生说,其实,这封信是他先寄到上海,七年之后又寄回来的。

  再仔细看邮戳,正面盖的是黑龙江大庆喇嘛甸的邮戳,邮戳上的日期确实是七年前2004年,背面还有一个上海的邮戳,也是2004年的。这又让人看不懂了,寄到上海的信为什么会盖上黑龙江的邮戳,平白无故去黑龙江转一圈干吗呢?另外,信封收件人是喇先生,邮戳是喇嘛甸,都有个“喇”字,是不是特意安排的?

  “三码合一”姓氏封,寄出一万收回一千

  类似这样形式的信,张先生家里有一千多封,是30多年来张先生陆续收到的。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发出去的信更多,有一万多封。

  张先生说,这种信叫做“姓氏封”,是“三码合一”的,即收件人的姓、邮戳上的第一个字及邮票的主题,这三者都是一致的。可怎么才能做到三者一致呢?张先生采用的是笨办法。

  以“喇先生”这封信为例,张先生共准备了三封信,装在同一个信封里,一封是情况说明,两封是贴好邮票等着盖邮戳的信封。为了获得“喇嘛甸”的邮戳,先把信寄到黑龙江,要求邮局工作人员开启,帮他在另外两封信上盖好邮戳,再替他寄到上海“喇先生”那儿,等“喇先生”收到后,再把其中一封回寄给自己。之所以准备两封信的原因是其中一封要赠送给“喇先生”当作纪念,也防止对方觉得这信封有意思而自己截留。总之是煞费苦心。

  可即便如此,信的丢失率仍是相当高的,比如:邮局工作人员不愿意代劳而直接把信退了回来,或者干脆扔了,要么就是“喇先生”嫌麻烦,不愿意回寄,或者随手搁置忘记了。

  事实上,这封迟了七年的信,就是因为“喇先生”忘记了,直到前不久整理柜子才发现,好在张先生地址电话都没变,这才联系上寄了回来。

  耐心收集30年,小有成就

  张先生今年64岁了,收集姓氏封已经收集了30多年。全国像他这样对姓氏封情有独钟的收藏爱好者,很少很少。

  张先生说,全中国在用的姓目前有4000多个,他这里已经收集了近1000个,那些稀奇古怪的姓氏,像“喇先生”的“喇”,还有如“买”、“家”、“开”、“闭”、“赏”、“勇”、“旗、“惠”、“理”、“刑”……这些姓氏封他都有,收集的过程也很艰难。

  除了上面那个笨办法,张先生挖掘稀奇古怪姓氏的方法更土,也更加碰运气。比如以前中央电视台有个叫“喜大狼”的节目主持人,张先生通过看电视挖掘到“喜”这个姓,然后先寄到云南大理喜州,再转寄中央电视台找“喜大狼”,最后获得了这枚宝贵的“喜”姓姓氏封。

  30多年的工夫下去,总算是小有成就,现在他在收藏界有些名气了,不少藏友会主动为他提供信息。不过,张先生对姓氏封的收藏要求也提高了,从“三码合一”变成了“四码合一”,多了一条名人姓氏签名,方法还是那个土方法。当然,有了网络,信息量大了,成功率也高了不少。

(责任编辑:王敏)
  • 分享到: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