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保险频道-提供产品和全面资讯的保险门户 > 保险业界

“潜规则”暗流 “声誉”成保险业绊脚石

2011年11月09日09:27
来源:搜狐理财

  来源:《保险中介》杂志

    记者 | 王艳华

  打着招文员的幌子实则是招聘保险业务员——在保险行业,这样的事一点也不鲜见。近日,一篇名为《新华保险招聘扣钱银行卡 离职不退证书和卡》的文章在不少网站转载,文章详细介绍了作者与同他一起应聘

者的“受骗”经历,并将矛头直指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武汉阅马场某业务部。

  据《保险中介》杂志记者了解,很多寿险公司在招聘时都采取这种方式。尽管“诚信为本、诚信经营”几乎在每家保险公司都被奉为圭臬,但因销售误导引发银保“退保潮”、“聘才不诚信”等现象仍屡屡发生。这其中,既有可控因素,更有不可控因素。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保险这个行业的声誉。

  “潜规则”暗流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某老者排队在保险公司营业大厅办理业务,问及缘由才知,他的银行存款不知为何变成了保险公司保单。当事人一般会说,当时存款时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结果就成这样,“关键是钱取不出来了”。

  类似的事情媒体多有报道:一客户3万元存款变民生人寿“金镶玉双全保险”保单,1年后因退保损失2380元;一老人建行存款变人保寿险“盛世富贵两全保险”保单,退保后一万只能取出5000多元;生命人寿某省分公司营业大厅也曾迎来一位大妈,大吵大闹,称自己儿子被骗买保险,强烈要求退保。10月30日,武汉楚天金报一篇提名为《武汉银行“办存款”陷阱多 存单变保单每年交1万》的文中也曾阐述“一些市民到银行去存款,不料遭银行或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诱导,误买了保险,或被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其中以中老年顾客居多。”文中还列举了四个客户的投诉案例,以增加事件的真实性。深入了解这些客户的经历后,其实有些事也不全是保险公司营销员的问题,不管是谁的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声誉。

  去年上半年,《保险中介》杂志记者曾接到三位同学投诉:他们被合众人寿保险公司招聘过去,美其名曰是“打造千人精英计划”,三个月后这三位同学诉说都是骗人的,当初承诺的事宜都没有兑现。另外,平安人寿在招才纳贤中做得也有不诚信之处。10月19日,本刊记者也以应聘者的名义参加了平安人寿某营业区举行的面试。之前打电话通知的是保费续收方面的内勤岗,面试时却一直在问及带团队方面的问题,还表明招聘就是为了要人带团队,其言语前后有严重的不符。此类现象一传十十传百,保险业声誉正在经受着严重考验。

  保险业界人才辈出,稍稍了解便可以发现很多人身上都有吸引我们的个人魅力。中国平安人寿荆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王斌也向《保险中介》杂志记者表达过类似的困扰:“我们与别人接触,大多时候都会得到对方称赞‘人不错!’继而话题一转,‘只是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这个行业名声变好了,我国的保险业就会顺风顺水了。

  症结溯源

  一方面是“退保”增多,一方面是招聘人才的不诚信。究其原因,不外乎都是利益的驱使。

  银行提供经营场所,并且银行自己的营业员参与推销的保险产品。银行内定销售任务和指标,层层落实,“赏罚分明”,与效益挂钩,完不成任务受罚,而一旦推销“成功”,就可以获得佣金收入。

  于是在利益的趋势下,加上客户的(特别是年长者)理解力有问题,一些未能表达客户真实意思的保单出现了。也有把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混淆夸大收益,经客户明白后一般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客户想取款时才知晓,这就造成了退保的出现。本来就不景气的保险声誉市场变得更加惨淡。“保险公司是骗人的”观念便更为流传,形成了恶性循环。同理,在保险个险市场上营销员们也面临着“要赚钱”的压力,夸大保险功能的营销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要发展必须要走组织发展之路。”这是很多业务员的展业规划。组织发展就是要聚集人力。人从哪里来——朋友、亲戚、客户、同业等等。近年来又出现了比较热门的网络招聘或者人才市场招聘。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介绍的新华保险聘才不诚信的一幕。“(招聘中)我们也不想骗人,但只要我们一亮明真实情况,他们抬腿就走人,但打着招聘内勤的幌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愿意留下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这个行业就慢慢了解了。就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心甘情愿地留下来。”一位10多年寿险生涯的王经理向《保险中介》杂志记者表述。

  道阻且长

  9月22日,由中国保监会河北保监局、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联合主办的,“保险声誉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秦皇岛召开。在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称,保险业是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最大诚信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和重要前提。

  保险声誉问题已被提上了研讨日程,改善声誉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河北保监局局长吕宙指出,转变粗放式发展方式是破解行业的根本,要培育深入风险管理文化,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要着力解决市场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推进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保险资源的机制作用。要健全保险声誉披露制度,将保险声誉行为暴露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探索和建立第三方的深入评价机制,提升保险公司的经营和服务水平,提升行业的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强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事件客观报道中努力减少声誉事件的影响。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还电话采访了曾兼职于太平洋寿险河北分公司的卢女士。卢女士表示,自己加入该寿险公司一年,赚取了1万多元的佣金。由于人脉资源广收入是很可观的。但是由于行业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很差,不少朋友在她背后指指点点的,后来她就放弃了。

  卢女士告诉《保险中介》杂志记者,即便是现在,乡里人普遍都不认同保险行业的。但她也建议营销员不能急功近利,保险行业本是撒播阳光的一个行业,却因“小利”把整个行业的名声都破坏了,得不偿失,也就阻挡了后来人的前进之路。

  针对银保“退保潮”的出现,业内普遍认为,最关键一点还是要做到提高银保销售人员的素质,这一点应当从选才的时候开始关注。另外,文化熏陶也很重要:在保险公司召开的每日、每周总结会上,主讲人也应该把业界声誉内容列入分享列表中;把现实中一些客户的退保经历拿出来分享,引起营销员重视和同情。同时,销售此“退保单”的营销员也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

  针对保险业部分非诚信聘才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出台政策打击,同时应聘者也应该擦亮双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正识别出所应聘岗位的真伪。

  “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莎士比亚的这句话,为中国保险行业再次敲响警钟。

  相关报道

  用“四个主导”打造保险业声誉

  特约撰稿 | 李良温

  声誉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保险企业声誉的形成是由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监管部门、保险人、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等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打造、共同维护的结果,尤其需要保险企业做出长期、持续、艰苦的努

  力。结合人保寿险实践,从保险企业的角度看,打造保险业声誉需要突出“四个主导”。

  突出消费主导、保障消费者利益,是打造保险业声誉的根本所在。

  我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口碑;千好万好,不如消费者说好。保险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为公众提供优质保险产品和服务、提升全社会整体风险保障水平是保险业的价值所在。因此,保险行业应突出消费主导,把保障消费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突出销售主导、保障销售人员利益,是打造保险业声誉的重要途径。

  销售人员直接面对客户、服务客户,是公众了解、感受、认知保险业的重要渠道,是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和提升保险业声誉的重要因素。当前,寿险公司营销队伍稳定性差、流动频繁、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比较普遍,由此导致的虚假宣传、销售误导等不规范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对保险业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保险企业在设计产品的各个环节应以销售导向为原则,着重开发容易销售的保险产品,最大限度地保障销售人员利益,以较高的收入促进销售队伍优胜劣汰,增强销售队伍的总体稳定性,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进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保险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突出费用主导、保障基层保险机构利益,是打造保险业声誉的有效手段。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内部管理模式,其真正的生产单元都在基层一线,业务收入都来自于基层一线。因此,保险企业要突出费用导向,就是通过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和费用政策,保证基层公司能够获取比较充足的费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一线业务的发展活力,促进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有效杜绝“明的不够暗里补”等财务费用环节的违规经营行为,维护保险企业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良好社会形象。

  突出投资主导、提高投资管理能力,降低保险消费成本。

  从寿险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在“三差”损益中,压缩费用支出的空间很小,难以实现费差益;死差(病差)属于客观风险并且占比微不足道;只有利差收益是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事实也是如此,综观国内外保险市场,寿险企业都是通过积极有效的投资运作来提高整体利差益规模,用投资收益去弥补承保亏损和费差损。承保的利润来自于保险消费成本的增加,而不依赖承保利润,保险企业才有降低产品价格的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提升保险业声誉,才有利于保险业大发展,发挥保险业的社会效益。

  (作者系中国人保寿险总裁,本文根据其2011年9月22日在保险声誉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陈大伟)
  • 分享到: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