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中资银行动态

武汉银行办存款陷阱多 存单变保单每年交1万

来源:荆楚网
2011年10月30日10:10
  些市民到银行去存款,不料遭银行或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诱导,误买了保险,或被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其中以中老年顾客居多。专家提醒――

  提要:

  10月17日,《大学生“办存款”被套1万元》引来多方关注:民生人寿湖北分公司电话称,已与当事人小陈达成和解。银行渠道卖保险,纠纷、投诉一直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仅9月以来,就接到相关投诉40余件。投诉人中,有在校大学生,有外地来汉做生意的个体工商户,这其中最多的是中老年客户。市民是如何遭少数银行或保险公司忽悠的?百姓又该如何维权免遭忽悠?

  A到银行办业务屡屡“被保险”

  为宣传金融知识,提醒市民小心上当受骗,记者近日对部分保险类投诉进行了采访。部分情况如下:

  案例一

  存单变成保单老年夫妇屡遭忽悠

  今年10月19日,家住汉阳的杨婆婆给本报打来投诉电话,连称自己被骗,遭遇与大学生小陈的情况“一模一样”。

  杨婆婆和老伴年近七旬,均是工厂退休工人,退休金不多。考虑到时日不多,两老一直省吃俭用,想在余生多积攒些资金,留给孙女将来读大学用。

  两位老人多方打听,听说办理教育储蓄――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指定银行开户、存入规定数额资金、用于教育目的的专项储蓄,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便琢磨着给两个孙女办理。去年4月29日,杨婆婆和老伴到汉阳的一家银行网点去咨询,柜台人员称国家已取消教育储蓄,向其积极推销一款“××十年两全保险(分红型)”。

  工作人员称,每年交1万,连续交5年,然后放5年,收益多多等等。两位老人过去对保险推销人员一直很反感,但考虑到是银行工作人员推介,便少了一分警惕。其间,工作人员一再声称这份保险相当于教育储蓄,尽可放心购买。两位老人便将信将疑地购买了一份。

  事后一个星期,两位老人感觉不太对头,要求银行退保,对方找理由不退。半个月后,两位老人再次找银行,同样被对方找理由搪塞过去。

  杨婆婆回忆,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先扣款1万元,然后叫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带到一间小房子里签合同。事后确认,对方是保险公司驻银行网点人员。“我们一直以为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帮我们办,办的也是银行的业务,事后发现被骗。”

  每每想到被骗经历,杨婆婆就气愤不已。“我们两老退休金不高,每年交1万元,负担蛮重。再说,我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了,难道还要我们继续交几年的保费?”

  案例二

  银行“狂轰滥炸”太婆损失上千元

  李婆婆是汉口一家工厂的退休工人,今年70岁。由于退休金不高,她一直省吃俭用,努力存钱防老。

  今年6月9日,天气不错。李婆婆到汉口一银行准备将到期的1万元取出来,再添一点,重新存进去。

  在办理存款业务时,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很热心地向李婆婆推销一款“理财产品”:存定期不划算,利息太低,不如买理财产品,后者收益率高,每年还有分红。对方还声称,每年存款两万,连续存五年,年终有分红,第六年可把本金都拿回来等。

  李婆婆刚开始还比较清醒,问是不是保险。对方一句话含混带过,随后强调推销的是一种长期理财产品,收益很高。在外面即使找保险公司,也难以买到。

  对方还说了一大堆好处,李婆婆年岁已高,经不住对方语言上的“狂轰滥炸”,最后晕晕乎乎地签了字,糊里糊涂地投入2万元购买了一份保险。

  事后,保险公司跟李太婆打电话回访。简短说了几句后,对方就挂断了电话,李婆婆也没有在意。

  不久前,李婆婆的女儿回家,仔细查看合同之后确认,当初购买的就是一份保险。李婆婆意识到自己被骗,找银行和保险公司交涉。得到的回复是:已过了10天的犹豫期,退保可以,2万元不可能全退,至少需损失上千元。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张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