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温州困境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货币收紧等宏观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和民间借贷危机,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温州,正是这一困境的典型代表。从表面看,“温州困境”的诱因在于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吃紧。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的二元化困局导致的金融生态恶化。
如何破解温州困境?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调研,力图剖析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为读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可资借鉴的破解之道。
10月10日下午,因逃债出走美国的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乘坐HO1141航班从上海回到了温州,他表示希望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努力自救,走出困境,重振企业。
眼镜行业是温州市的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而信泰集团是当地“做得最好的一家”。9月21日,胡福林却因资金链断裂走投无路而“跑路”。他的此番回归具有标志性意义,为一段时间以来笼罩在债务危机阴霾中的温州民营企业主们带来了一抹亮色。
针对近期众多企业老板失踪潜逃、企业倒闭、员工欠薪以及个别企业主跳楼自杀等严峻问题,浙江省、温州市积极采取措施,相关部门协同行动,联合应对民间借贷引发的中小企业债务危机,力争尽快摆脱困境,“转危为机”。
困境蔓延龙头企业也纷纷喊苦 信泰集团成立于1993年,员工1666人,去年年产值达2.7亿元,该集团的“海豚”品牌是我国眼镜业唯一的驰名商标。国庆节期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实地采访看到,这家厂区占地120亩的规模企业现在已人去楼空。数十名公安民警和协警牢牢把住了厂区大门,严格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进入,据说是为了防止厂内财物被债主们转移、哄抢。
几经周折,记者采访到了厂内参与善后工作的瓯海经济开发区党委副书记谢成敏。他说:“信泰是最早进入园区的眼镜企业,也是做得最大、最强、最好的企业,周边的这些眼镜公司都是他带动起来的。这个老板都跑了,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货币收紧等宏观因素影响,沿海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生存压力大于往年。而受影响的中小企业已从资质较差类迅速蔓延到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面临的压力程度加重、蔓延速度加快,企业主处理危机的方法更趋极端。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温州有关方面综合调查获悉,今年4月份以来,该市已连续发生温州百乐家电、温州奥米流体设备有限公司等80多起企业老板“失踪”、公司关门、员工讨薪等事件。其中9月份就高达25起。
一些知情人士说,这80多家企业是已浮出水面的,在“水下”暗流涌动的起码有200来家小企业。这些倒闭的企业欠款估计超100亿元。据温州市银监局截止8月份初步掌握的情况,目前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的金额达9.31亿元。
温州市目前生产鞋材前三名企业的川耕、东凌、小林三家公司,都向记者抱怨“一点利润也没有”。川耕鞋材董事长谷俊杰说,工厂占地98亩土地,就算把整个企业关闭了出租厂房一年也有1000多万租金,现在开着却只能维持员工工资,“这些工人跟了我几十年,我实在不忍心把厂门关了,让他们流落在外。”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说:“如果说上半年一部分企业遭遇困境,可以看作转型升级过程中在淘汰落后企业,那当前这些龙头企业都纷纷喊苦,真正的危机还远吗?”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