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银行放出32%年收益率“卫星” 银行理财收益率“画饼”现象泛滥
在股市、黄金行情惨淡之时,谁可以在32%的收益率面前hold住?近期,星展银行发行了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出32%的潜在年化收益率,并保障95%的本金安全。然而该产品要达到最高收益率的条件极为苛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刻,所谓高收益恐怕只是噱头。
星展银行发行的该款产品期限为一年,挂钩于在瑞士交易所上市的厉峰集团普通股票。厉峰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公司,旗下拥有卡地亚、万宝龙、登喜路等著名品牌。记者在研究产品说明书后发现,只有在2012年9月28日产品最终观察日时,厉峰集团股价较初始定价日涨幅接近40%,才“有可能”获得32%的收益率。如果在此之前的涨幅等于或超过40%,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只能获得3.5%的投资收益;若股价低于初始价格,但跌幅未超10%,投资者到期只能收回本金;若股价跌幅超过10%,投资者只能收回95%的本金。
除了实现高收益条件苛刻之外,该产品的说明书也很晦涩难懂。“普通投资者很难理解说明书中的"参与率"、"障碍触发事件"、"障碍水平"、"执行水平"、"干扰日影响"等专业名词,影响投资者对产品收益及风险的判断。”某研究机构人士指出。而且,该产品也存在信息披露滞后的问题,只是承诺在每个季度开始时(或银行合理决定的其他时间)公布上一季度投资产品挂钩标的物的相关信息。
银行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画大饼现象并不鲜见。星展银行8月底到期的两款结构性产品“股得利”系列0914期与“股得利”系列0915期遭遇零收益,而这两款产品在设计时的最高潜在收益率为14%;东亚银行今年6月初到期的一款结构型产品,尽管实际收益率达到8.5%,但是早先给出的预期收益率高达16%;
华夏银行“创盈7号”理财产品销售时打出了“收益率可高达30%”的招牌,但产品到期亏40%。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表示,潜在最高收益率只是个小概率事件,是银行包装、销售过程中的噱头而已,理财经理在介绍时往往会着重宣传产品保本、高收益,有意无意地忽略对零负收益可能性的介绍。他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相关理财产品时,最好能弄清楚产品的结构设计后再做决定,当心预期收益率变成空头支票”。(记者 孟凡霞)
作者:孟凡霞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