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理财资讯

第三方理财诺亚财富的四张脸 有人爱有人恨

来源:理财周报
2011年08月08日06:19

  奔跑者、嵌入者、不安者、进攻者:诺亚财富的四张脸,有人爱有人恨

  理财周报记者 张慧宇/文

  无论选择何种表达方式,这都是一个分裂的问题。

  最近,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以“被封杀”的模糊形象,被推进资本圈和舆论圈的风口。

  风口浪尖之间,其核心人物之一CFO武韬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但对市场上的诸多传言,却不愿置一词。

  而就在几天前的8月2日,诺亚财富刚刚公布其靓丽的2011半年度财报。其高速成长让很多公司失色。

  这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诺亚,不顾一切,野蛮生长。

  “奔跑者诺亚”

  多个关键指标勾勒出了诺亚财富奔跑的轨迹。

  其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3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9.1%。从具体营收结构来看,来自于一次性佣金的净营收为18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6%;来自于循环服务费的净营收为5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4%。

  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45.3%,高于去年同期的30.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7.4%;净利润率为38.4%,高于去年同期的24.6%。

  与此同时,注册客户数量从去年年底的1.63万增长到2.23万多,合作机构由40家增加到65家,分公司数量由39家增加到了45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财报公布后,诺亚的股价也应声数日上涨。即使在8.4全球的“黑色星期四”暴跌中,都收出了红盘。

  但这显然还不是故事的全部。

  “ 嵌入者诺亚”

  对理财周报掌握的,部分信托公司和银行对诺亚财富的“封杀”事实,武韬未予否认,但也从不确认。

  对理财周报提出,诺亚商业模式的扩张予以确认,但又对理财周报提出的诺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商予以否认。

  对理财周报提出,诺亚事实上在执行部分投行的职能予以默认,但又对诺亚事实上具有部分金融机构属性予以否认。

  对理财周报提出,监管和定位不明晰导致的诺亚与信托项目合作中信托责任与收益存在不对称从而隐藏重大风险予以确认,但又对诺亚在合作中存在的收益大过信托不予确认。

  对理财周报提出,不少机构反应诺亚在合作中“太过强势”不予确认,但又对快速扩张的竞争力和专业能力充满信心。

  对理财周报提出,诺亚与信托和银行之间事实操作中存在着资源争夺不予否认,但又强调诺亚与信托和银行之间只是一种互补关系,并一再表达诺亚对合作伙伴的尊重,甚至喜欢。

  一位第三方机构高管评论:不管事态如何发展,诺亚都成插在这个产业链上一枚重要钉子,不被它改变,就将改变它。

  “不安者诺亚”

  这或许不能称之为“封杀”,这或许并没有“封杀函”,但“不愿意再和诺亚合作”的说法已经不仅仅来源于一位市场人士,多家大型信托公司和银行机构的人员都表达了相同的意向。

  两位来自华东地区两家不同大型信托公司的高管均表示,不愿意与诺亚财富合作的信托代表是中融信托、新华信托和兴业国际信托。这得到了另一位浸淫在信托圈二十多年的高管的确认,他同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这其中还包括新时代信托、百瑞信托和一些银行等。

  “据我了解,很多银行也不愿意与诺亚财富合作。去年下半年,我在和四大行中的一位老总沟通时,这位老总也说要封杀诺亚财富。”这位高管称。

  根据诺亚财富2011年的二季报,目前的合作机构共有65家,其中信托公有30家左右。市场人士表示,和诺亚财富合作的多是新型的和力量较弱小的中小型信托公司。

  但是武韬对此既不否认,也不确认。但是他称,“你们说的这些事情,令我感到不安,这说明有些工作我们还没有做好。”

  而另一位诺亚高管则表示,来诺亚洽谈项目的信托公司很多。其中很多项目是被诺亚的风控环节否决掉了。“所谓单向封杀之说,并不准确。”

  “进攻者诺亚”

  没有永远的合作,只有永远的利益。

  显然,飞速扩张的诺亚令它的合作伙伴们感到了不安。

  “中融信托不愿意和诺亚财富合作已经是很显然地事情,去年上半年,中融信托从诺亚财富挖了很多人,并成立自己的直销公司恒天财富。诺亚财富的员工也有到我们这里面试的。”一位大型信托公司高管说。

  “其次,它的很多客户是从银行来的,80%是在和银行的合作中而得来的,20%是通过私下和银行客户经理沟通。”

  武韬对此亦未予确认,但他一再强调公司管理层的意志向来是坚守自己的角色——只帮助机构客户遴选精品和代销。而在事实上,诺亚显然越过了“三八线”,触及了他人的蛋糕。

  抢夺客户事小。诺亚的产业链扩张行动,才足以引起信托行业警惕。业内反应,诺亚已经从一个渠道商不断向上游挺进,并在很多时候变成了产品的发起人。在和信托公司合作中,诺亚把控项目方和客户方两端,而信托公司被戏称为只是借的一个“壳”。然而,这触发了利益分配和信托责任之间的重大分歧。

  “诺亚的收费太高了,一般收3%-5%,信托公司才收3%-4%。它项目和销售都参与的,都要咬一口。如果项目是诺亚找的,诺亚都会参与到前期项目的风控,信托公司只是把平台借给它用用,信托公司的报酬一般是1.5%-3%。如果是诺亚自己找来的项目,同时又自己发行的话,信托公司赚得更低。”华东一家信托中层人士透露。

  对此武韬说道,“诺亚的收费是透明的,不管是代销还是诺亚找项目的产品基本上是按照平均0.8%-1.2%的比例收取的。”

  一位业内高管的看法是,“只要诺亚有能力,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武韬介入项目开发的解释是,主动为客户控制项目风险,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问题是它如何承担对称的信托责任?”上述信托高管反问。

(责任编辑:张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