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银行 崔小龙
近期债市风云变幻,收益率一波三折,不断动摇着市场前期的美好预期。虽然美债事件尘埃落定,又恰逢8月初时点,但是“不安分”的债市却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戏剧场面,一面是回购利率连连走低,另一面却是债券收益率一路高歌。笔者认为,市场利
率的短暂走低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现券收益率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多重因素共同演绎着债券市场的“别样心烦”。7月通胀或“梅开二度”
6月CPI破6后,翘尾因素将逐渐弱化,CPI回落趋势似乎在业界达成共识,但根据统计局7月份的食品价格数据,食品类价格反季节上涨的趋势持续加强。其中,猪肉价格环比虽有所回落,但供需缺口较大,价格回落周期将相应被延长,而牛羊肉、鸡蛋等农产品继续补涨,白糖、花生等一批农产品新秀更是不甘落后,价格上涨十分抢眼。据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农产品价格达到年内新高,CPI再创新高不无可能。
为回应政策放缓的市场预期,中央多家部委公告稳定市场信心,央行称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松动,发改委也表态下半年更加注重稳物价控房价。
笔者认为,稳定物价才是最大的惠民,中央与地方将不遗余力抑制通胀,行政手段和市场调控必然双管齐下,其中,行政手段趋于多元化,将从生产到分配多方面规划市场,平衡供需。鉴于8月到期资金量不大,外汇占款季度回落趋势比较明显,市场调控层面基本仍将以数量型政策的常态回笼为主,不排除进一步提准以及加息的可能性(但概率不大),流动性的紧张局面仍将持续,市场利率也将回归高位。此外,7月非制造业PMI指数企稳回升,高达59.6%,“调结构、控产能”初见成效,这也为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提足了底气。
供给如雨后春笋
高利率状态连续数月大行其道,令资产负债表着实“难看”,然而“钱荒”现象不仅表现在央行政策的稳健上,还有很大成分是市场本身的供需不平衡所致,多重负面因素相互叠加导致市场积弱难返。
首先,债券供给过大。今年三大政策性金融债计划发行量比上年增加4000多亿,中票、短融更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保障性住房也要向银行间市场分一杯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资金面不宽松,市场不买单,发行数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预计下一阶段的供给端将面临更大压力。
其次,资金面严重失血,债券抛压过重。机构投资者为保证流动性安全,不得不实施去杠杆操作,尤其是理财等衍生品遭到监管叫停后,与城投风波“共舞”,致使恐慌情绪弥漫,基金、券商等交易盘被迫斩仓,相当数量的银行也面临着资产结构重置粉饰报表的压力,造成市场抛压过重,估值连连破位,大多数产品无人问津,新发产品也受到空前冷落。
依照往年金融机构的资产投资情况来看,资产配置上半年基本完成,下半年配置需求明显偏弱。笔者认为,供过于求是此次收益率中枢上升的主要原因,然而成交清淡充分说明恐慌情绪并未完全释放,待预期企稳后,利空因素的集中性冲击将放大收益率的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中央政策三令五申,抑制通胀依旧是宏观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政策暂时稳定催生的资金面改善空间十分有限,市场利率年内高位运行概率较大;现券方面,长短端期限利差远低于理性均值区间,国债与金融债、信用债的信用利差也低于历史均值,中长端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压力仍在增强,尤其是中长期国债的收益率需要一轮补涨,来回归货币政策稳健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