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和平 北京报道
恒安标准人寿很有些与众不同的命运,这家2003年12月1日在天津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在经营不到8年的时间里,虽名不见经传,但也在除天津外的青岛、北京、山东、江苏、辽宁、四川、河南及广东8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而在银行纷纷入
股合资保险公司,意欲肥水不流外人田、银行保险一家亲的时候,恒安标准人寿得到了中国银行的青睐,虽然最终由于多种原因并未谈拢,不过耗时一年的谈判,还是让外界看到了恒安标准人寿的价值。中行入股告吹
最先传出中国银行要入主恒安标准人寿的消息是在2009年9月,保监会批准了中国银行通过其经营财险的子公司中银保险收购恒安标准人寿股权,根据当初的计划意向,恒安标准人寿的中外资股东天津泰达集团和英国标准人寿各自出让25%股份给中国银行。
资料显示,恒安标准人寿的中方股东是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外方股东是英国的标准人寿保险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金为13.02亿元,双方各自出资50%,后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一次增资。2009年,双方股东共增资2亿元,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了15.02亿元,2010年,双方股东又增资了1.5亿元,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因此达到了16.52亿元。
2009年是合资寿险公司最为动荡的一年,由于普遍存在亏损严重、中外方股权对等内耗严重、经营意见不统一等问题,国内的合资寿险公司开始了一轮新的股权变更。在这轮大换血中,银行对于进入保险公司显得兴趣盎然。包括金盛人寿、交银康联人寿、建信人寿、中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的新股东已经变成了银行系。
在这场进入热潮中,中国银行看中了恒安标准人寿,三方谈判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外界以为本是尘埃落定之时,2010年底,这一并购案宣布以失败告终。
对于没谈拢的原因,恒安标准人寿以及中国银行都没有对外发表过任何看法。
不过,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转让价没获得共识应该是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合资保险公司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原股东方会要求溢价,要进入的一方会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盈利预期作出合理的估价,如果双方的预期差距太大,就很难达成一致。在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每家公司的股权转让,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还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不过,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英国标准人寿董事会主席格林斯通曾对外表示,恒安标准人寿不计划引入别的战略合作者,他的“我们仍然有很好的业务,并与中国银行仍然维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的说法,似乎预示着一切皆有可能。
继续增资
在与中行没有谈拢之后,恒安标准人寿发展的脚步并没有慢下来。今年3月份,保监会批准了恒安标准人寿增资0.6亿的计划,注册资本金从16.52亿元增至17.12亿元,这也提高了其2010年下降的偿付能力。
根据恒安标准人寿发布的2010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公司2010 年末,实际资本2.40 亿,最低资本2.07亿,资本溢额0.33亿,而对保险公司进行衡量时,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偿付能力的充足率仅为116%。数据显示,2009 年末,恒安标准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9%,2010年比2009年下降了93个百分点。
对于偿付能力下降的原因,公司的解释为,“在实际资本方面,公司2010年股东新增注资1.50亿,承保业务收益-3.56亿,投资业务收益1.45 亿,其他业务收益-0.57 亿,资产非认可价值变化造成实际资本增加-0.02 亿,合计共导致实际资本增加-1.20 亿。整体而言,公司实际资本从2009 年年末的3.60 亿下降到2010年年末的2.40 亿。在最低资本方面,公司2010年,由于短期人身险业务业务规模的扩大导致最低资本增加0.02 亿,由于长期人身险规模扩大导致最低资本增加0.33 亿,合计共导致最低资本增加0.35 亿。整体而言,公司最低资本从2009年年末的1.72 亿增加到2010 年年末的2.07亿。”
亏损难题
除了偿付能力之外,与其他的合资寿险公司一样,摆在恒安标准人寿面前的,还有一道亏损的难题。
记者查询了已发布2010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的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综合这些寿险公司去年的整体经营情况,大多数中资公司普遍盈利,只有少数几家亏损严重,其中包括幸福人寿亏损了4.5个亿,英大泰和人寿亏损3.4亿,华夏人寿亏损3.1亿,信泰人寿、长城人寿和百年人寿亏损也超过1亿元。
而在合资寿险公司中,亏损相对普遍。其中,中德安联人寿亏损2.9亿,光大永明人寿亏损2.06亿,国泰人寿和恒安标准人寿亏损相对少一些,但也分别有1.7亿和1.6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险行业的盈利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来说,一家寿险公司要经过7-9年的时间,才能摆脱亏损。因此,经营年限短的保险公司亏损实属正常。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恒安标准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5.1亿元。
记者对其保费收入贡献前5位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统计,发现5款产品均为分红险,分别为恒安标准稳赢优势累积式分红保险、恒安标准恒爱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恒安标准珍爱相随两全保险(分红型)、恒安标准福惠满堂两全保险(分红型)C款、恒安标准珍爱相随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占到了保费收入的57%。
而公司赖以生存的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团险渠道以及多元渠道中,只有银保渠道实现了盈利。
根据5月30日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11年前4个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恒安标准人寿1-4月共获得了24229.4万元的保费收入,在计入统计的26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排名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