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高潮迭起 剽悍银行理财为股市备料

来源:中国网
2011年05月23日07:55
  “最近股市有些边缘化趋势,阳光私募基金就更不用说了,产品很不好销,资金大部队突然之间似乎都去了银行理财中心。”从事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发售的彭先生无奈地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若非银行通过理财产品部分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恐怕股市会跌得更惨。随着市场 传来百亿元社保基金进场,平安、人寿两大保险巨头申购基金等消息,股市重新走牛似乎就缺一把火。

  银行理财高潮迭起

  近期股市甚是平静,楼市高压未减,金银高峰已过,绿豆姜蒜云淡风轻,唯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异军突起。

  深圳的任先生原本是位股市大户,手头资金过亿元。不过,3月以后,他就从股市退出,投身到理财产品市场。清明节期间,他买了一款7天短期理财产品,收获近3万元。产品到期后,他又瞄上另外一只短期产品,几天时间,再度稳赚数万元。他发现,这样赚钱一点风险都没有,而且收益率还过得去。于是,每天将精力都花在寻找新的理财产品上。他说,选理财产品不像选股那么难,盯紧各个期限产品,做到不断顿就行。

  任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并非个案。据相关机构统计,仅4月银行理财产品就增加1500余只。其总规模从2006年的4000亿元,上升至7万亿元。广州证券研究所所长袁季表示,按常理,房地产市场遭打压,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其它市场规模小,能够吸引资金的只有收益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

  然而某银行产品开发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所谓7万亿元有很大水分。“统计数据有很多是重复的,有的产品存续期只有1天,10天以内的产品占比相当大。如果真有7万亿元,银行还愁没钱往外贷吗?这比一年的贷款总量还要大,我们也不至于每天辛苦去拉存款。”上述人士说。

  “若真有7万亿元,理财产品市场的头部可能就在眼前。超常规火爆的市场往往会物极必反。”某市场人士说。按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特点看,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不少短期理财产品就是变相高息揽储,而这种方式是不被监管部门认可的。

  深圳某银行人士无意中透露:“客户的理财需求旺盛,不会单纯为了吃点利息将钱存入银行。但目前国内能创造固定收益的投资渠道并不多,对冲机制也不完善,银行的理财能力更没外界想像那么高。很多短期产品的设计就是出于拉存款的考虑。不要小看这些短期限产品,由于申购和赎回都需要提前和延后数天,这样会拉长资金留在银行的时间,为银行放贷创造空间。”

  产业资本受益良多

  记者问任先生,什么时候会重返股市。他说:“现在私募圈普遍感觉没什么可投。此时,还不如赚点实实在在的零花钱。”

  最近的股市的确走得有些懦弱,这或许是很多资金不愿进场的原因之一。但市场并未因为“任先生”们的退却出现崩盘现象,反而大盘有筑底的痕迹。

  “某种程度上,股市应该感谢银行。”深圳某私募人士说,“存款准备金率提得这么高,银行如果不创新,就只能等死。如今把到处流窜的热钱收归门下,自己的资金瓶颈解决了,贷款有了,产业资本就不会乱抛股票,股市也不至于大跌。”

  广东某银行项目负责人杨先生表示,今年4月的银行贷额数据很有意思。总额与去年差不多,企业中长期贷款却少了将近1000亿元,但企业短期贷款的增长非常明显。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今年的贷款额度比去年紧不少,但4月银行的钱突然多了起来;第二就是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非常旺盛,但增长的却是短期贷款。

  他说:“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是贷款和票据,这让银行可贷资金增多,而这些理财产品期限都较短,可能是短期贷款多的原因。”

  那么,中长期贷款是否要通过直接融资来解决呢?杨先生表示,目前银行中长期贷款额度确实不够,企业只得用短期贷款先顶上去。“解决贷款中长贷的方案有几种,可先借一笔短期贷款,待该笔贷款到期之前,或续借或再借一笔顶上。如果项目好,银行也愿意这么做。”杨先生说。

  某银行研究人士马先生告诉记者,部分中长期贷款可以通过一个资金池来解决。银行通过发行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建一个资金池,再将这些资金投向中长期贷款。

  为了防止资金池断流,银行会不断发行理财产品。他表示,目前并非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归在银行表内计算,也就是说银行放出的中长期贷款可能并未统计到这一块。

  “此乃这招棋的妙处。”上述私募人士说,“按业内规则,短期贷款通过各种方法用于中长期,而理财产品的不断发行,则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子弹。产业资本"缺血"的情况会因此得以缓解。”

  但一招好棋并不能带来一劳永逸。因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是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有一个健康的股市。现在的问题是,难道股票的吸引力还不如银行理财产品吗?

  股票收益率并不逊色

  无论是之前的绿豆姜蒜,还是之后的白玉翡翠,抑或后来的“艺术股票”以及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市场并不缺钱,只是缺乏吸引钱的产品。分析人士认为,股票的收益率其实并不会比理财产品差,很多人也许是被理财产品所谓的年化收益率忽悠了。

  有人算过一笔账,今年清明节假期,100万元的活期利息是32.88元,买入7天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232元,理财产品的收益无疑要比活期存款高出很多倍,但其年化收益率终究不足3%,而工商银行的股息收益率已达4%,半年内分红是肯定的。如果也算年化收益率,岂不是超过8%。

  “这样算年化收益率当然不合理,但可以说明部分股票的吸引力要大大超过多数理财产品。”该有心人说,“可惜的是,人们并未注意到这点,都认为目前股市风险太大。简单的道理,既然银行有能量吸引那么多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我们为什么不买点银行股呢?”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资金的存在就是股市的希望。纵观A股历史,筑底资金从来都不会来自银行,他们大多来自汇金公司、保险公司、产业资本和国有企业。从目前情况看,国家队似乎已有动手迹象,产业资本也开始进场。等市场赚钱效应起来,居民存款自然会进来抬轿。

  招商证券研究员罗毅则表示,现在就是牛市的发端。他的逻辑很简单,资金不进场是因为通胀压力较大,宏观调控趋紧。但货币资金指标M1增速已经回落至10%附近。经验表明,M1是通胀的先行指标,物价水平随后会见顶回落,宏观调控将趋于缓和。届时场外资金就会大举进场,现在即是最好的买点。

  从4月数据看,居民储蓄存款开始搬家,消费增速却开始回落,投资增速也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下,资金的攻击方向不多,或许股市就是下一个,目前欠缺的只是一撮点火的资金。

  记者 贺辉红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