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提示:为体验更加畅快的网页浏览,推荐您使用双核高速浏览器,点击此处下载搜狗高速浏览器QQ高速浏览器
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投资宝典

频繁倒腾短期理财得不偿失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李若愚
2011年03月28日11:05

  银行发行的超短期和短期理财产品近年大行其道,不仅数量激增,预期收益率也节节攀升。金融街网站发布的理财产品周报显示,本月17日至23日,3个月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总发行量的61.2%。众多超短期和短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个别甚至达到5%。不过,投资者需

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都存在发行期和回款期,理财资金这些时间实际处于闲置状态,收益很低甚至没有收益。超短期和短期理财产品倒腾得越多,则资金的闲置时间越长。最后算下来,实际收益很可能不如踏实地守住一只期限稍长的产品。

  发行期只有活期利息

  例如,一款7天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发行期为本月28日至31日,起息日为4月1日,到期日为4月8日。在发行期的4天时间里,理财资金处于闲置状态,银行通常只付给活期利息,目前年利率为0.4%。纵观市场上的产品,发行期存在不小的差异,投资期限如果为7天,则发行期一般在4天左右;投资期限如果为14天,则发行期一般在5天左右;投资期限如果在1至3个月,则发行在7至14天之间。

  那么,为了避免资金闲置,投资者是否可以赶在发行期的最后一天才把钱挪过来购买该产品?能否尝试紧赶“前后脚”,通过资金安排,在上一款产品到期后,赶在下一款产品发行期的最后一天去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高收益的超短期和短期产品供不应求,往往在发行首日银行一开门就被“秒杀”,投资者只有赶在第一时间抢购才有可能买到。这意味着,投资者必须承受发行期的低收益。

  回款滞后期最长有5天

  对于赎回过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对T+N的回款限制一定不陌生。基金投资者在发出赎回指令后,资金在数个工作日内才能到账。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这种的情况。产品期满后,理财资金本息的返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仍然以上述产品为例,其合同规定,银行在到期日后3个工作日内支付本金和收益,而到期日至支付日之间不计付利息或收益。也就是说,到期日并不是回款日,中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资金在回款期处于完全的闲置状态,连活期存款的收益都没有。需要注意的是,回款期按工作日计算,如果中间不幸遇上周末,回款期最多可能会拉长到5天。

  通常,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款期为2至7天,主要视产品的设计和中间的操作环节而定。就银行的实际操作而言,回款期的限制一般不是有意刁难投资者,因为银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产品进行清算,尤其是涉及到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中间环节会更长。例如,挂钩型产品和信托型产品回款期一般比较长。

  收益率被闲置时间摊薄了

  如果投资者热中于购买超短期或短期理财产品,资金不断在这些产品之间倒腾,但购买的甲产品到期后,很可能要等几天才能购买乙产品,资金在产品之间出现闲置。

  有媒体报道称,某投资者半年时间先后买了8款超短期理财产品,每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都超过4%,个别甚至超过6%,但半年下来的最终收益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购买一款半年期产品。原因在于,在半年时间里,其资金的闲置时间长达一个月。

  尽管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由于期限很短,资金闲置时间对最终收益的摊薄效应很明显。期限较长的产品虽然也存在资金闲置时间,但由于理财期限较长,摊薄效应并不明显。

  结论是:频繁倒腾超短期和短期理财产品可能得不偿失。尽管为了规避未来加息的风险,投资者有必要将资金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但也不宜流动得太频繁。

  晨报首席记者 李若愚

(责任编辑:郭亮)
  • 分享到: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