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消费理财

天上不会掉馅饼 金融“3.15”说说理财陷阱那些事

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1年03月15日06:33

  基金315——基金“忽悠”三宗罪

  赔钱基民:我的利益该怎么保护?

  文/《投资与理财》记者 叶辉

  罪之一:不管卖什么基金,永远都是“最好的”。

  典型案例:几十只指数基金同年发行,都夸自己有优势。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些投资者发现,每只基金销售时,都会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很多基金的销售方案和措辞有意无意的开始把基金朝“好基金”的方向引导。于是,每一只新发的基金永远都是“最好的”。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近两年指数基金五花八门的宣传。从2009年开始,指数基金大规模发行,于是各家基金公司纷纷力推自己的新基金,几乎每一只指数基金都说自己跟踪的是“出色的指数”,都有良好的过往业绩。总的归结为一句话:买我的,肯定涨得快。

  每一只指数基金真的都是最好的吗?当然不可能。上证50、上证中盘指数、上证180,它们都能涨得很快?细心的读者发现,,3只指数其实就是一个拼盘组合,上证50指数加上证中盘指数,就构成了上证180指数。倘若上证180的收益是固定的,那么上证中盘指数涨得更快时,上证50指数肯定涨得就慢,反之亦然。

  有评论者指出,基金公司不管发行什么基金,只找这只指数的亮点提供给读者,却隐瞒其他信息。这种做法就好像是拿着一个梨和一堆苹果比较好坏,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带有误导性。

  比如2009年年底,广发中证500、嘉实基本面50和博时超大盘ETF基金先后发行,前者跟踪的是小盘股,后两只基金跟踪的是大盘股,三只基金都被宣传得很好。2010年是小盘股行情,买广发中证500基金的人赚钱,买了嘉实基本面50和博时超大盘ETF基金的基民损失惨重。结果呢?一些原本对嘉实基本面50和博时超大盘ETF期望很高的投资者,亏损之后非常失望,论坛上一片骂声。

  罪之二:高位营销,误导投资者。

  典型案例:2007年宣传“1元基金更便宜”,套牢众多投资者。

  股市越涨,积聚的风险就越大,但基金就越好卖;股市越跌,基金越卖不动,机会也就越大。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股市在2007年创造6200点巅峰之后,一年时间直跌到1600多点,相信许多人记忆犹新。让基民生气的是,一些基金在6000点的高位不但没有提示风险,还大搞营销,导致基民损失惨重,几年也没把损失弥补回来。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受害者。一提起此事,陈女士就气不打一处来:“我是2007年下半年买的基金,当时好像是九十月份,1万块钱买了两只基金,一年后只剩下3000多了。那时候老伴不让买,我还是用私房钱偷着买的。”

  2007年下半年,股指逼近6000点时,股票市场的火热吸引了更多新开户基民。在新基批不下来的情况下,基金公司纷纷转向拆分和大比例分红,持续营销搞“二次发行”。仅以拆分为例,2007年9月上旬,广发聚丰、长城安心回报和友邦华泰盛世中国3只基金拆分,10月中旬又有天弘精选、华安创新等4只基金陆续拆分。

  由于当时基民偏好“便宜”基金,认为“1元基金涨得更快”、“1元基金不会赔钱”,不少基金公司投其所好,纷纷在拆分时用“1元基金更便宜”的宣传口号误导基民。

  在营销手段的帮助下,随着拆分次数的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最为典型的是广发聚丰,这只基金刚在2007年9月中旬拆分过一次,时隔一个月,它又通过分红搞营销,最终份额规模从当年三季度末的152.5亿份增加到年底的384亿份,资产规模也由170亿元增加到404亿元。

  结果3年之后,这只基金依然亏损20%。当时购买广发聚丰的基民全部被高位套牢,大部分人至今未能解套!

  罪之三:盲目自信,拿投资者的钱做试验。

  典型案例:首发的4只QDII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拿基民的钱去做试验,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产品,2007年“首批QDII触礁事件”注定将写入基金发展史册,成为反面教材。而类似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有些公司发行新产品时玩概念,投资的往往是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

  “赚外国人的钱去!”2007年下半年,QDII基金销售的火爆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当年9月12日,国内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发行,一天时间,募集规模就接近50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出预定的150亿元上限。上投亚太优势发行一天,认购额就已经超过千亿人民币,创造了基金发行纪录。另外两只QDII华夏全球精选和嘉实海外中国也是在首发日当天,募集资金就超过预定额度,分别达到600亿元和700亿元。

  不过基金QDII“出海”之后,马上遭遇次贷危机,净值不断下挫。2008年10月,受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全球股市出现历史罕见的同步暴跌,基金QDII又遭受重创,净值创下历史新低。其中,嘉实海外中国和上投亚太优势双双跌破0.4元关口,最低分别达到0.3390元和0.3220元,跨入“3毛基金”行列。尽管此后QDII业绩逐步回暖,但至尽依然损失惨重。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QDII亏损,尽管有国际股市大环境的原因,但是很多公司的准备并不充分,匆忙“出海”,拿投资者的钱做试验,也是导致首批“出海”的QDII全军覆没的另一原因。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基民对QDII心有余悸,负面影响至今未能消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丁潇)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