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消费理财

CPI权重调整“风波”:通胀受影响吗?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07日14:46

  中国的CPI权重调整有“五年一大调、一年一小调”的基本原则,2011年正好是“五年一大调”的时间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一次惯例性的指标调整举动,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2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CPI数据。此前市场曾普遍预期,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C

PI将冲高至5%以上。

  然而,当天统计局表示,已经对CPI权重进行了调整,按照最新调整的CPI权重,1月CPI同比上涨4.9%。

  这立即引发了一些来自各方的质疑:低于市场预期的4.9%,是否受到了权重调整的影响?

  当天,国家统计局还发表了一篇关于CPI权重调整的《答记者问》。

  统计局表示,从2011年1月起,中国CPI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并按照制度规定对其权重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在8大类权重构成中,调高居住类权重4.22个百分点,降低食品等其他7项的权重,其中调低食品类2.21个百分点。

  对中国统计数字的质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可以说,这些质疑背后,凸显的是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局势尤其是通胀形势的急切关注,也显露了统计体系和编制当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一些问题。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处得到消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正在加快推进发布全国性的“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以作为现行CPI的重要补充。根据内部人士计算,这个指数比现行的CPI指数要高。

  通胀受影响吗?

  按照制度规划,中国的CPI权重调整有“五年一大调、一年一小调”的基本原则。据此,2011年正好是“五年一大调”的时间。但为何还有不少质疑声音?到底这样的调整对通胀有怎么样的影响?

  “由于去年涨价因素中食品占到了70%左右,那么现在调低食品权数就招来了一些质疑,其实是正好赶上这个点了。”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说,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调低食品权数是统计局例行的举动,而统计方法则是固定的。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庞晓林2月23日接受新华网专访时也表示,统计本身要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十一五”以来,经济结构在调整,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因此CPI和PPI方法制度也应适应这种形势。

  基期调整中最重要的即是权数(或称权重)的调整。在统计的一篮子商品价格中,统计局决定了一篮子的构成以及占比,而随着消费支出结构的演变,统计局的选择无疑也应该改动。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中,采访对象均对此次例行CPI权重调整予以肯定,认为这是符合与贴近现实的常规行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权重调整并不影响对通胀趋势的反映,今年的通胀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CPI约在4%左右。

  其理由在于,从规律上看,CPI从低点到高点大约经过两年的时间,上一次CPI低点出现在2009年初期,那么2011年上半年将可能出现一次CPI高点,下半年则逐渐回落。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调控慢慢发挥作用,目前较高的经济增速有向下调整的势头,物价压力也将随之下行。

  不过,以上判断只是基于一般规律,通胀形势仍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存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未来几个月的天气因素将给夏粮收成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旱灾可能推高通胀上行风险。

  “国际大宗商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也是风险所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采访中说,CPI权重调整对于反映通胀没有系统性的影响,预计今年通胀在4%~4.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则提醒,从历史看,通胀的驱动力主要是内因,是内部的投资快速增长;进口今年增长快,可能意味着内部投资还保持较快增长。

  在2月15日国家统计局的《答记者问》中,统计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于CPI权数调整是否影响价格涨幅做了一番测算与说明,驳斥了外界对于此举人为拉低CPI的质疑。

  统计局称,利用2011年新的权数构成和2010年已发布的八大类价格指数,对2010年各月的环比和同比价格总指数分别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与已发布的价格总指数基本一致,误差较小;同时,用新方法测算出的1月CPI同比反而增加了0.024%,环比减少了0.049%。

  改进的空间

  尽管此次CPI权重调整引发的仅是一场小风波,而且大部分经济研究机构与人士也认为这是符合现实的常规举动,并不影响对通胀总趋势的判断。然而,为何质疑中国统计数字的事件一次次出现?中国的统计体系里究竟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观察人士认为,国家统计局在修订数据时的不透明,是引起市场和公众对于统计数字质疑的主要原因。比如CPI的具体权重和构成一直处于半公开半透明的状态,国家统计局没有正式公开过CPI调查中8大类和262个基本分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具体权重。

  在统计中,用来衡量个体对总体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又称比重或权重;而CPI中的权数,是指每一类别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在全部商品和服务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就国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的CPI编制方法都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其各项权重均有详尽的公布,这不仅发生在经济发达的OECD国家,也包括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

  在这方面,中国统计体系所做的努力还不够。市场与公众对于CPI各权重具体构成以及调整,一般通过统计局官员的只言片语来估算甚至猜测;换言之,此次公开的是“五年一大调”的结果,那么“一年一小调”呢?

  举例来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司司长魏贵祥去年11月曾透露,2009年食品类在CPI中的比重约为32.8%,居住类的比重约为14.7%。那么,经过了1年多的时间,如今食品类和居住类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微调,不得而知。

  张斌认为,应该加强统计数字的透明化。刘元春也表示,统计系统在提高公信力上应做一些努力和调整。

  而曾任统计局副局长的贺铿在采访中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达了中国情况的特殊。贺铿说,CPI的统计方法是按照住户调查的原则,中国城乡各种情况很不一样,一直是城乡分开抽样,而由于农村和城市的支出结构并不一致(城市的食品比重小于农村),需要经过技术上的处理,才能得出一个权数。“这里面的复杂性比较难全部公布于众。”

  在方法上,统计局表示,受城乡差别的影响,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样本的抽选方法略有差异,但对数据质量的要求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即以省为总体,对于主要收入和支出数据,在95%的把握度下,抽样误差控制在3%以内。

  对上述城乡分开抽样方法,贺铿并不赞成。他建议统一抽样,不管是计算CPI水平也好,计算收入分配也好,都应该实行统一抽样,“农民人数在逐渐减少,城乡一体化程度加快,这么做是有条件又可行的。”

  安信证券一份分析报告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升级,一般性调低食品权重是符合规律的,但经济研究者一直以来意见较多集中于非食品价格的统计,部分重要价格品类权重设定不合理,统计数据采集方法可能存在问题。

  比如,CPI中服装类价格多年来持续负增长,与居民实际生活经验背离;一种猜测是可能与样本选取有关,一些服装已经不能反映消费主流,因此价格逐步降低,最终会基本退出市场,但若没有及时调整统计样本就会导致服装CPI偏低。

  对CPI指数的编制有过专门研究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奇渊建议,按照收入的高、中、低,推出CPI分类指数,并根据现实情况改进居民收入统计的分组标准;建议调整居住费用权重的进一步细分、口径的具体设定;最后是确保CPI指数编制方法、过程的公开和透明。(记者 王露 记者刘明霞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丁潇)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