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算算你的“年经济”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对于中国人而言,过春节的意义重大。
不过,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却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回家看看更多的感慨是成本,但回家的博弈,买票难的产生,走亲访友能否实现等价交换,回家是否会产生机会成本?不经意间,许多经济学道理在悄悄地发挥作用。
面对回家过年,有人欢喜有人愁,“节前欢喜过大年,包里准备三五千。亲朋好友团团坐,节后变成年清族。”当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在回家的几天烟消云散,人们开始关注春节经济,有人甚至患上了“恐年症”。
过年,哪些开销占了你全部开支的大头?你害怕过年么?来算算你的“年经济”。
事件
去年过年,我花了12873元
近日,周立晒出了自己去年过年的开销。从去年农历28日开始,到大年初六,他一共花去了12873元。
农历28日,在超市购置年货的他,用了783元。
大年三十,放烟花鞭炮,是家里的习俗。家里的小孩子也多,一年就过一次,给他们100元买点鞭炮。当全城都在放烟花的时候,周立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购买了1000元的烟花。
给双方父母各包了2000块钱的压岁钱,朋友的孩子以及自己家兄弟的孩子一共用了2000块钱。朋友聚会轮流请客,喝茶吃饭,一共用了1400多元。同学聚会大家凑份子,每人100元。
“打麻将,是家常便饭,几乎天天打。”谁知道,周立第一天输了2100元,后两天赢回来再赢了600元,结果大年初四一个晚上又被打回原形,还多输了320元。“这是最不应该的开支,更是最无奈的开支。”
“两天一共贡献了180元给医院。”周立说他很感谢大年初五的那场重感冒,让他得以呆在家里好好陪陪父母两天,顺便也省下了一笔银子。
“节后,在外地工作的朋友要离开了,还得给他们准备点家乡特产。”初六,输完液的周立又到市区某土特产商店,买了890多元的土特产送给朋友。
春节在家总花销12873元,周立说,花钱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气派,可是一算起费用来真有点舍不得,心里有点酸酸的感觉。
针对以上情况,记者在市区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表示,按所占比例大小排列分别是:添置年货、给家里老人小孩儿的红包、给亲戚的礼物、旅行费用、往返车票、给自己买东西等。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