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搜狐债券 > 国债

或再加息 去年买的国债是持有到期还是提前转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1月18日10:01

  2011年开年,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对各方市场产生何等影响?

  商品市场

  运行不改。业内认为,短时间市场必然需要对此利空消息进行消化,但是单一的货币政策和措施不能改变商品整体趋势,即使有商品下行回落,幅度也将有限。

  债市

  资金紧张

加剧。上周从债券市场走势图上看,市场资金面呈现宽松迹象,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出现反弹,但量能继续维持低位。

  股市

  影响有限。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彭砚苹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为了收缩流动性,市场影响或许会大于前几次,但主要限于心理层面,不用过度担心。  

  去年购买国债的客户,由于时间才过去半年多,转存要计算自身转存的手续费与利差亏损。CFP供图

  上周末,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本周四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最近3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首次上调。

  回顾去年,10月11日,在市场传出央行又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民生两家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后不到一周,10月20日央行就上调了人民币基准利率;在此之后,12月20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相隔一周时间,央行再度于12月26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这样的惯性下,今年春节前或后加息的概率非常大,因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历来都是央行控制货币市场的左右手。”业内人士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购买长期国债的客户就更是亏大了,去年上半年3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3.73%,而现在两次加息后3年期银行储蓄年利率都已达到4.15%,如近期再加息0.25%,那10万元就相当于一年少挣了670元的利息。

  国债理财

  客户该不该知道“风险”?

  据了解,2008年时的3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高达5.74%,远高于近3年的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2009年、2010年的3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只有3.73%,但这期间,由于其利率还是高于同期储蓄,外加国债历来的稳健收益,去年也卖得格外好。

  可平静被去年四季度的加息打破了,经过接连两次的加息,就3年期银行储蓄都达到了4.15%的年利率,远高于去年国债3.73%的利率。

  读者王梅(化名)近日致电本报,希望就目前自身的情况寻求理财帮助。王梅表示,她在2010年5月20日,在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昆明茨坝支行购买了3年期国债,当时由于储蓄10万元到期,继续续存定期利息较低,所以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建议王梅选择3年期国债。

  但是,现在最让王梅想不通的是,现在银行利率涨了,她想转存减少自身损失,却让银行一句“转存需要收取手续费”给挡住了,“我退休多年,一直都把家里唯一的积蓄用于定期储蓄,以利息贴补家用,像2007年遇到利率涨了,我当时就都把储蓄转回活期再转新利率下的定期,以前一直操作都很愉快,也没有什么中间费、手续费的,可去年的这次国债购买,银行职员没有给我说转存、提前拿出等情况会扣手续费,现在10万元这么转一下就得百元,加上加息后的利息亏损那就是近千元啊,我退休工资一月也就1000多元,这让我们这些百姓怎么活啊。”王梅表示,以前只听过保险蒙人,没想到现在银行卖出的国债也是这样,“要是当时该银行职员说清楚国债与产品一样都是需要手续费的,那我是怎么也不会把钱存进去的,我们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那样敢于投资,什么股市、银行产品、保险等投资对于我们来说都不安全,还是希望把钱放在一些实在的地方。”

  就王梅的具体情况,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咨询了银监局相关人士,“银监会自2009年发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后,一直对银行自身产品、代销产品,其中也包括国债的客户知情权做了严格规定,只要涉及到会给客户造成损失、风险等情况,都严格要求银行一定要在客户购买之前如实告知。”该银监局人士表示。

  当前抉择

  持有到期还是提前转存?

  “现在,像王梅这样的银行客户有很多,他们因为手中的国债都吃了亏,但是持有与转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才能决定。”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昆明分行金泰财富中心鲍淳表示,2009年时期购买3年期国债的客户,实际今年就会到期,加上今年加息时间的不确定性,可以完全等到2009年期国债到期后再进行储蓄或新发行国债的购买;而去年购买的客户,由于时间才过去半年多,所以转存是可以考虑的,但现在还不是很好的时机,毕竟现在3年期银行储蓄与去年3年期国债利率只是相差 0.42%,建议可以等着再次加息或两次加息后再做购买,因为要计算自身转存的手续费与利差亏损。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云南省分行私人银行顾问李文慧也指出,根据王梅现有的家庭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其投资理财理应“稳”字当先,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王梅在去年购买的国债,现在已经超过半年,可以自由买卖,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建议王梅可以卖出现在持有的国债,选买银行短期稳健型滚动产品,以静待第三次加息的到来,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在2010年购买过国债的市民在加息后觉得银行的定存吸引力更大,或是想投入收益期望值更大的投资领域,而将手中已购买的国债提前兑取,这样的做法将损失收益,甚者可能伤及本金。

  据记者了解,根据国债相关规定,持有时间若不满半年,提前兑取时将不计付利息;满6个月不满12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180天利息。并且,购买 3、5年期国债满1年不满2年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180天利息,满2年不满3年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90天利息;持有5年期国债满3年不满5年的,将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60天利息。此外,提前兑取时,银行将按兑取本金的0.1%收取手续费。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现在市民可以对手中国债持有到期与提前转存,好好参考上面列举费用,扣除标准计算损失,与新投资产品的预期收益抵减后计算净收益,决定如何取舍。

  AFP(金融理财师)杜兴也表示,现在整体市场走向不明朗,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对于之前已经购买过国债的投资者而言,还是尽量坚持到期取出,因为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国债的票面利率始终是个保障。对于那些已经下定决心选择其他投资渠道的投资者而言,也应该依据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市场把握能力来审慎抉择。

  2011债市

  买国债建议买短期

  被加息阴霾笼罩的2011年债市将何去何从,是现在投资者极力想看清楚的问题之一,对此,交通银行理财师李文慧认为,从近期市场的表现来看,2011年债市极有可能会呈现出危中有机的态势。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信用债出现了反弹迹象,其实已经反映了加息对债市的冲击力有所减弱,过分悲观的高通胀预期正被逐步修正。

  自2010年12月25日央行再次宣布加息以来,股市、债市均出现了一波震荡行情,此次加息,意味着短期内利空预期的兑现,让投资者对今年一季度债市的走势从原来的相对悲观转向谨慎看好。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基准利率调整主要依据是扣除食品类涨幅以外的核心CPI,而主要目的是控制通胀预期,在经济复苏初期,如果贷款利率上升过快,借款人难以从低利率环境中迅速调整适应,银行的呆坏账也会随之上升。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央行后期加息会越来越谨慎,未来货币政策出现类似2007年连续6次加息的情形是小概率事件。

  一般来说,央行在春节前一般也倾向于投放流动性,加上年底财政存款的投放,预计今年一季度的资金面将比目前水平明显宽松,加上一季度面临债券发行的相对真空,银行、保险等长期配置机构在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中对债券的配置需求较强,都有利于债市在震荡之后企稳甚至出现一波反弹。

  在“危”与“机”并存的情况下,“建议国债投资者还是以流动性相对较大的短期国债为主,应当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和自身情况,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每个人在对自己的资产做投资理财时,都要进行一定的资产配置,如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基金、分红保险等产品,其中国债的投资必不可少。”鲍淳认为,投资国债尤其是记账式国债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升息将导致国债的市场交易价格下跌,尤其是中、长期债券,折价会更加突出,到时,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市场分批买入折价的国债。由于升息一般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债券的折价幅度也就有可能越来越大,投资者就应该越跌越买。而一旦经济出现变化,利率再次下调,债券市场价格又会出现上涨,到时投资者可以根据情况再考虑是否获利卖出。即使投资者所购买的债券市场价格没有获利,也可以持有到期。毕竟,投资者在享受利息收入的同时,还有一块市场的折价利润。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一个品种,国债仍不失为稳当牢靠的长期品种。

  投资提醒:投资国债也有风险

  由于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有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素有“金边债券”的美誉,是广大稳健投资者投资的不二之选。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说投资国债是没有风险的。

  总的来说国债的风险主要有两点,即加息和时间成本。不管对于凭证式国债还是记账式国债来说,加息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银行的利息升了也就意味着债券的利息收入减少了。尤其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的国债投资者不仅有可能承受连续加息的风险,在持有期里,投资人只能看着利息上涨而毫无办法。因为国债的收益一般都是在期满时才能得到,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即投资者只有在债券到期时才能连本带利收回资金,如果中途有急事需要支取,就要蒙受一定的利息损失。还有就是通货膨胀会导致投资者到期满时拿到的资金实际购买力下降。  

(责任编辑:陈彦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