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研究员 李雅琪
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代表着稳定和方便。
这样的印象也被应用到投资理财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基于客户对稳定的理解,银行也顺应这种特点,所开发的理财产品中,大多数都属于低风险类产品,更为难
得的是,有些理财产品风险度不高、收益却不低。《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以货币债券类为主,收益普遍高于存款利率,风险承受度低的人群,比较适宜购买这类产品。但是以外币形式发行的低风险产品,投资者还是要注意规避汇率风险。
货币债券类风险较低
普通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因此低风险又能获得一定收益的产品深受青睐。
目前,银行发行的大部分类固定收益型产品风险适中,较为稳健。
风险较低的货币债券类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债券与货币市场工具,这两类投资标的的风险较低,收益也较为确定。
其中,债券是以募集资金为目的,承诺按照一定利率来定期支付利息,由于利率是事先确定,所以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金融投资产品匮乏,债券在当时就是最主要的投资产品。但是现在普通投资者通常难以直接投资,同时所能投资的债券种类也非常有限,而银行恰恰能帮助普通投资者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债券市场上的主要品种有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这是从发行人类型的角度划分的,也是比较常见的划分方法。
其中的国债和企业债普通投资者都容易理解,至于金融债,则是指由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目前我国的金融债主要是由三大政策性银行发行。
相对而言,企业债风险较大,但在中国企业债的风险却并不太大。对于在市面上可供流通交易的企业债,都是经过监管部门严格审批的大型企业债,大型企业为了今后能够再次利用债券市场融资,通常也很守信用。
货币市场工具风险同样也很低,收益亦比较明确。其主要是由短期国债、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和其他货币市场工具构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期限都在一年以内。
短期国债是政府为满足先支后收所产生的临时性资金需要而发行的短期债券。有国家信誉保证,自然安全性高。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银行承兑汇票则有银行的信誉做保证,安全性也很高。
相较而言,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存在一定违约风险。总而言之,由于是组合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整体安全系数很高。银行理财产品把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安全特性延续下来,对低风险投资者来说,是种完美的选择。
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整理数据显示,债券投资类产品自2010年下半年平均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且下半年债券类产品平均收益率高于整体平均收益率。
闲钱储蓄不如投资低风险产品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一辈子勤奋工作,辛苦存钱,不知如何有效运用资金;还有些人“以小博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财目标定得很高,在金钱游戏中打滚,失利后不是颓然收手,就是陷入更大的怪圈。
对于不理财,只储蓄的人来说,在当下存款利息难以企及高增长的CPI时代,存款只会逐渐贬值,越存越少,实在不划算。
投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往往能够获得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较为适合风格谨慎的投资者。
此外,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还具有期限灵活的优势。众所周知,存款定期时间越长,利率才会越高,这首先就限制了客户资金的流动性,想通过存款获得高利率,必须将钱在银行锁定一定时间,这期间若想提取,就不能再按照定期存款利率获得利息,而是按活期存款利率。
而银行理财产品在这方面比较灵活,当下很多银行推出了以日、周、月为周期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比如中信银行推出的“理财超快车”,其最大特点就是高流动性,该类产品有7天、14天、21天、28天的不同期限,大大提高了客户资金使用效率,并获得潜在的良好回报。
因此,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手头的“闲钱”与其呆在银行作为存款,不如投资低风险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
而那些没能力“以小博大”的投资者,不如尝试将理财的脚步放稳健些,将投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自己的理财第一课。
外币产品注意汇率风险
有意愿投资低风险类产品的投资者,还要注意规避汇率风险。
今年以来发行的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其中还有一部分为外币理财产品。这种外币理财产品看起来同样属于固定收益,到期收益可以达到事先约定,但其中却隐藏有一定汇率风险。
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美元走势疲软,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在国内持有的外币,难免要兑换成人民币,这就绕不开人民币对外币之间的升值和贬值的问题。
现在国内发行的外币产品,主要集中在七大币种,分别是美元、澳元、加元、港币、日元、欧元、英镑。对比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外币牌价来看,仅澳元、加元和日元对人民币为升值。英镑、港币、欧元、美元为贬值。其中澳元对人民币升值10.15%,而欧元对人民币贬值10.51%。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整理数据显示,与现行汇率相比,远期汇率中期限为一年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皆呈现贬值趋势。因此,投资者需考量币种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能否和收益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