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投资宝典

2010年83只私募产品清盘 投资仍需擦亮眼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光
2011年01月11日03:44

  “有人辞官归故乡,有人星夜赶科场。”——这成了2010年私募的写照。这边厢,279只阳光私募产品成立,不少私募凭借出色的业绩站到了舞台中央;那边厢,不少产品却黯然离开,83只清盘离场。

   如果说发行成立代表了一只阳光信托产品的“登台”,那么清盘可谓这只产品的“离场”。

   四类“离场”原因

   2010年,共有279只新私募产品“登台”,而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也有近83只信托产品“离场”。而且,“离场原因”多种多样。

   深圳中睿合银投资在2010年就有一只产品清盘,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该产品是属于正常的合约清盘,客户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1号产品的信托合同约定是2010年11月2日到期终止,于是按期进行了信托结算,”该工作人员称,清盘后不少客户仍继续购买了该公司的其他信托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中睿合银1号这样的清盘可称得上是“正常离场”:2010年宣布清盘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由于信托期限已满,特别是非结构化产品,大多存续期为1-3年,在期满后就选择不再运营,同样的例子还有西部信托·诚诺和策略大师。

   有“正常离场”,就有“非正常离场”。由上海钧锋投资充当投资顾问的“深国投·先锋1号”就属于“非正常离场”之列。

   “净值太低了,一年亏了60%,最后投顾甚至自己要贴钱,”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数据显示,这只成立于2008年1月15日的信托产品,“出生”后就跌无止境,至2008年底,净值已从100元跌至不足43元,跌幅高达57%。

   更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3月15日之后,该产品的净值突然出现“爆发”:从3月15日至4月15日,净值迅速从65.61元增至100元,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是投顾自己掏钱将净值补完。

   除了净值太低之外,还有些信托产品则是由于规模迟迟上不去而清盘。私募排排网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部分信托产品成立以来,业绩不尽如人意,长期徘徊在净值边缘,甚至还连续出现负收益情况,导致大量的持有人赎回,而其本来规模就只有2-5千万份,出现大量赎回后就达不到信托合同中约定的最低规模或者最少份额红线,从而被迫清盘。

   在私募产品之中,还有一种清盘属于“改头换面”:合同中一些重要条款出现变化,导致信托计划变化,或者投资公司将原来业绩不好、规模不大的产品清掉,利用老账号重新包装发行新产品。

   业内人士称,“基业长青之积极进取型”和“基业长青2号”就属于“改头换面”型。这两只产品从2010年8月6日之后,已经从股票型产品转为债券型产品。不过这种说法未经公司证实。

   投资仍需擦亮眼

   对于私募基金来说,2010年算是个昂首大发展的好年景。据好买基金网的统计,2010年国内新增84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共发行成立279只信托产品,较2009年同比增长80%。

   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是优异的投资业绩。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困难市”中,阳光私募产品表现颇佳。2010年,南京世通资产旗下“深国投世通1期”取得超过96%的年收益,而2009年,广州新价值投资旗下“新价值2号”的年收益更是超过200%。

   不过正如硬币的两面性,私募产品有风光无限的优等生,也有业绩“跌跌不休”的差等生。如果业绩持续低迷,甚至跌破合同约定价,或者赎回率过高,导致规模跌破约定线,私募“差等生”就会被清盘。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有进有退才是投资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有风险,不能只看到明星投资经理赚钱的一面,更要小心分辨,不要掉入绩差私募亏钱的深渊。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信托产品的时候,要特别慎重,仔细衡量投资顾问是否优秀,未来是否具有持续性的盈利能力,尽量避免投资风险。

(责任编辑:廖翊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