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公司已结束拍卖,整个秋拍走近尾声,但秋拍的火暴表现却让人们对未来的市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秋拍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到底会怎样?中国拍卖能否再创新高?是什么在推动艺术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空间还有多大?
艺术品拍卖迈入亿元时代
盘点今秋的拍卖市场,用“火暴异常”和“天价频出”来形容恐怕一点也不过分。从最先举槌的嘉德秋拍开始,各项纪录便层出不穷:徐悲鸿、吴昌硕等众多名家单品成交纪录、内地家具和犀角拍卖价格纪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乐器拍卖世界纪录等,让人眼花缭乱。
11月21日,一件明代“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4312万元成交,改写黄花梨家具拍卖世界纪录;几天后,由“京城第一玩家”、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收藏的明崇祯年间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上以1512万元高价成交,刷新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纪录;随后的12月5日,在北京保利中国古董拍卖夜场上,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古琴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最近的即是12月10日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人民币创造的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此外,近现代画家吴昌硕的《花卉屏风十二扇》3696万元、黄胄的《丰收图》3752万元、赵少昂的《花鸟百开册》1456万元和李苦禅《英姿飒爽》1120万元均创造了艺术家个人单品的最高纪录;现当代艺术中,赵半狄《在那个早晨》504万元、冷军《肖像之像--小罗》3136万元、艾轩《圣山》2072万元也都刷新了艺术家个人单品成交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秋拍延续了中国书画持续一年的火暴态势,众多作品连续过亿。从2009年10月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出1.34亿元后,2010年的中国书画就开始频频拍出亿元天价,包括黄庭坚的《砥柱铭》(4 .368亿元)、王羲之的《平安帖》(3 .08亿元)和陈栝的《情韵墨花》(1.1368亿元)在内,中国艺术品市场迄今已产生超过10余件亿元作品,阔步迈入亿元时代。
谁是价格幕后推手
面对眼前热闹非凡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谁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制造天价?目前,虽然没有系统的数据支撑,但从2009年下半年的资金增量为100亿元的数据来看,预计2010年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资金增量有望超过200亿元,接近2009年市场的成交总额。
这么多资金来自何处?为何会蜂拥进入艺术品市场?对此,业界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识,即新资本进场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金泛滥,再加上通胀预期和股市、楼市的持续低迷,一部分人开始选择将艺术品作为投资和保值工具,是导致大量资本涌入艺术品市场、推动价格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目前全球最贵的10大中国艺术品中,除“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是2005年在伦敦被拍卖外,其余9件全部产自中国拍场,而且拍卖时间均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金融危机之后,艺术品市场上来自金融、房地产、奢侈品行业的买家不断增加,寻求新的投资点,并尝试开始将购买艺术品作为合理配置资产的另一种工具。
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秋拍上,一些创下天价的古代书画在拍卖时,能坚持到最后仍参与竞价的都是新买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也表示,今秋嘉德拍场上新入场者约占全部竞拍人数的30%至40%,其中约70%-80%的新入场者最终竞拍成功,而且这些人对嘉德而言多数都是新客户。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00年起即开始监测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变化。监测中心分析师关予表示,从监测结果看,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波动性上涨态势。不同的是,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涨势出现了陡然变化,迅猛得令人猝不及防。不少收藏家承认,这种突然上涨的背后,能明显感觉到有新的力量进入。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自2009年春拍起,从4032万余元拍下中国油画的最贵作品陈逸飞的《踱步》,到6171万元买下宋徽宗《写生珍禽图》、5824万元拍下宋人《瑞应图》,再到2009年底以1.69亿元的天价拿下《十八应真图卷》……一年时间内,以“只买顶级货”作为艺术品投资理念的他,砸向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就有近10亿元之巨。
分析人士称,部分艺术品价格的飙升所带来的财富示范效应,就像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新买家不断入场,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氛围。据悉,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在2006年中国嘉德拍场上的成交价是268万元,时隔4年后现身北京保利秋拍,竟拍出了7448万元的高价,令人匪夷所思。
“当然,这些资金进场主要还是因为拍场里不断有好东西出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说。记者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藏家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将多年前购得的中国书画精品送拍。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改变了习惯,不是送到海外拍卖机构,而是开始选择中国国内的拍卖公司。比如,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仅2009年春拍、秋拍在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套现金额就超过4亿元。用尤伦斯夫妇自己的话说,他们希望中国的艺术珍品最终回到中国。事实上,除此之外,他们选择在北京“出货”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对中国富豪日渐强大购买力的绝对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金融操作手段和投资手法已经在艺术品市场初见端倪。刘益谦在此前参加“芷兰雅集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时曾公开表示,“现在艺术品市场已经从投资收藏演变成投机、投资收藏并存。”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在艺术品市场上,不排除有少数资金雄厚的投资者类似于股市的庄家,采取自买自卖等炒作手法,拉高某些作品的价格,然后高位出货,牟取暴利。
实火还是虚火
对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火暴,有分析人士认为属正常表现,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也有人认为,目前艺术市场可能已出现泡沫,担心泡沫破灭后光环不再。
采访中多数人士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强劲表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强大购买力的体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提高和富裕人群不断增加是拉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恒久动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深经纪人王定乾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具有购买中国艺术品的热情,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正处于萌芽状态。中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随着富裕人群的增加,其中涌现的新藏家会越来越多,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深不可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资产上亿元的中国富豪近50万人,占全球富豪人数的5%左右。如果依据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发布的结论———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的习惯,且艺术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那么,全国每年至少有800亿元资金在理论上可以用于艺术品投资(假设全国个人储蓄总额16万亿元中有50%属于高收入阶层)。
“艺术品市场到了亿元时代还能不能走下去?其实很简单,就看供求关系,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 王定乾说。
据王定乾分析,艺术品特别是中国古代书画,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在市场上的流通也会越来越少,这是供给部分;至于需求,像刘益谦这样的买家还有很多,山西的、新疆的、内蒙古的……还有很多人在场外等候,等待游戏规则更健全的时候进来。所以,需求恐怕会越来越大。
也有分析者认为,虽然整个市场呈现繁荣趋势,一些拍品也屡屡创出天价,但并不代表市场没有风险,整体市场买家仍很理性。衡量艺术品市场繁荣程度有多项指标,艺术品溢价(艺术品最终成交价与估价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市场买气和理性程度)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艺术品溢价的关注,可以发现买气的旺盛主要体现在高端艺术品领域,在中低端艺术品领域,买家仍相对谨慎。
以中国书画拍卖为例,在今春的保利“中国古代书画”日场,259件上拍作品中,成交130件,成交率仅为50.19%,与古代书画夜场84.31%的成交率相差悬殊,且仅有22.01%的艺术品超出估价范围成交,而该比率在夜场为56%。这固然是由于保利等拍卖公司着力打造夜场拍卖,但也体现了艺术品买家相对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赵力认为,所有市场增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泡沫。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居首,但也预示着高风险,对于普通收藏者而言,掌握艺术品投资规律,择时而动,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跟风,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还有人认为,艺术品市场相对其他投资市场而言规模太小,每年几百亿的成交额微不足道,仅相当于股市上1小时的成交额,几十亿元资金就可以让这个市场风云突变,而且艺术品的高价成交还存在许多偶然且不确定因素,所以不能单凭成交价格来判断市场是实火还是虚火。
“拍卖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成交价格的偶然性,两个志在必得的买家可以把一件作品争到一个很高的价格,也许若是其中一个没到场,价格就会差很多,”董国强说。此外,艺术品市场和其他投资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市场的资金面太小,小到一、两个实力强劲的买家退出或进入,都足以让整个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艺术品市场什么价格都很正常,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刘益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