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绑架”上信用卡,让不少信用卡用户“被保险”外,还有不少五花八门的电话推保和银保等模式容易被设置“陷阱”,让市民对保险行业有些摸不着头脑。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并请业内人士详解各种“陷阱”背后的破解法。
电话推销形式多变 除了信用卡用户被电话推保外,还有不少电话推保的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电话随拨随访,以送免费保险为“诱饵”约访客户。本报96496呼叫中心就接到过不少保险公司的电话。
甚至有的居民,一家几口的手机,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约访。可当询问这些人是如何知道号码时,要么称是随机生成自动拨号,要么就是不解释,而是直接说市民曾是他家保险公司的客户。
【支招】 扬州一家保险公司总监徐女士表示,对于这类的电话推销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明确拒绝、置之不理,再骚扰可直接投诉。电话营销方式销售产品,以主动致电手机且以信用卡扣款为主,也就是所说的保险“绑架”信用卡。严谨的公司,一般不会让员工随意拨打陌生号。
柜台推销千万别轻信 “有一款不错的银保产品,相当于高于利率水平的储蓄产品……”不少市民前往银行储存时,常能碰到柜台营业员,如此推销代销的银保产品。本报96496呼叫中心,也接到不少这方面的投诉。
去年一市民就被这种“高于利率水平的储蓄产品”的说法迷惑住,存了三万多元后,过了一年准备取出急用时却被告知不好取了。要是非要取出的话,至少要折2000多元,这让她有些郁闷,当初营业员根本就没说。像这种把保险误当“储存”的投诉还不少。
【支招】 对此,徐总监表示,银保产品以万能险居多,中途退保时要扣除初始费用的。可是,银行人员在推销时,往往刻意隐瞒了扣除初始费用这一说。“一些居民都是图既能多些利率,又能方便用钱,其实有些保险不一定适合自己。”徐总监称,万能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保本。很可能过了几年,要想取出也只能本金这么多。对银行推保,还是慎重为好。
联谊会不是免费“晚餐” 对于一些购买了保险的市民来说,常被请去参加一些保险联谊会,到了会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一些代理人对召集在一起的市民,进行集体轰炸般说教,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下,经过一番“洗脑”,不少市民买下本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被邀请去参加保险联谊会和产品说明会的投诉,本报96496也曾接到过。“去参加前说是有大礼,有免费保险送。”市民周先生称,他就曾被电话邀请参加这种形式的聚会,到了指定场所,他发现以中老年人为主。在一群自称买过一种保险的“市民”推荐下,他糊里糊涂地买了份保险,过了犹豫期发现不适合自己,去退却发现要损失钱。
【支招】 “这是一种聘请托儿"撬边"的营销手段,为严谨的保险公司所不齿。”徐总监说,将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对投保人来说,就处于一个不利的陌生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在代理人和托儿的哄骗下买下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她觉得,还是不要相信联谊会是免费的“晚餐”,对投保人来说,她支招道,最好是在家中或是对方一人的轻松环境下,听对方介绍。
送上门宣传品多“缩水” “红利比例这么高,当时就觉得买了很划算。”市民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买分红险种时的遭遇,在对方送上门的宣传品上。超高的红利比例,被大数字凸显出来,他算了一下,照这么高的比例,感觉比买股票还要稳妥一些。可是没想到,按照两年红利一领的规定,他领出的分红,并没当初写的那么高,过去一询问,代理人竟说:“那是几年前的标准,现在早降下来了。”梁先生感觉有些上当,因为当时代理人推销时,就称每年红利稳达多少,且说红利是确定的。
【支招】 “红利是根据公司业绩起伏的,怎么可能是确定的。”对此,徐总监表示对于一些宣传品,上面的内容多有“缩水”,肯定是要把最吸引人的写在上面。可事实上,“责任免除”等条款,投保人是必须要仔细研究的,可在营销介绍中,常会责任免除等款项,就被代理人含糊其词“躲猫猫”了,万一买了符合“责任免除”项中的一项,很可能出了事就赔不到钱。对此她支招道,最好要仔细看合同,一项项地问清楚,看是否适合自己。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廖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