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消费理财

楼市调控:“去投资化”起航

来源:中证网
2010年12月23日14:21
  电视剧《蜗居》讲述了苏淳、海萍夫妇为在上海买房子而经历的艰辛故事,因其代表众多房奴们的辛酸经历,而红遍大江南北。《蜗居》中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也成为观众在现实中寻找的影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7.6%、2006 年上涨5.5%、2007年上涨7.6%、2008年上涨6.5%、2009年上涨1.5%。如果按2004年房价每平方米5000元底价推算,2010年房价也就在7000元左右。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超强的投资性需求与居住性需求叠加,一线热点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化倾向。

  降温!冷处理!中央政府在连续不断的调控中,最终确定了由“封堵”转变为“疏导”,以保障房和商品房两条腿并进的政策,力求把房地产拉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即逐步使房地产业“去投资化”。

  关键招:调控加码

  【提要】今年4月及9月,我国连续两次加码房地产调控政策,扭转了房价大幅上涨的趋势。

  “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于更长远来看,房地产去投资化是大势所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向记者肯定地表示。

  “就是一些砖头瓦块,就卖上千万,上亿元,这些开发商要反思,这是自杀式发展,必须改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直言,房地产应该价值回归。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全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2006年上涨5.5%、2007年上涨7.6%、2008年上涨6.5%、2009年上涨1.5%。如果按2004年每平方米5000元底价推算,2010年房价每平方米也就在7000元左右。但是,一些城市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这一水平。

  高房价,深深刺痛着群众的神经,“蜗居”、“房奴”、“集装箱住宅”、“胶囊公寓”等新名词不断涌现,逃离“北上广”现象、“楼市三字经”被广泛讨论。高房价已经不是简单的买不起房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我身边很多大学教授都买不起房子,你说这房价高到什么程度。”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感慨万端。他是国内难得敢于对房地产提出深刻质疑的专家之一,早在2003年初,他就提出房地产“泡沫论”,产生了较大反响,而在他看来,投资性过强,恰恰是我国房地产的症结所在。

  “分析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我总是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更为真实的数据。”王小广告诉记者,他通过对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分析,发现了以下惊人的数据:2003年以后,住房需求(销售量)的50%左右被10%的最高收入户购买,这些最高收入户不存在住房不足的问题,因此是一种纯粹投资或投机行为,20%以上高收入户购买住房占比达近2/3,就10%的高收入家庭来讲,大多数也不存在住房不足的问题。

  作者:于祥明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陈彦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