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期货 > 期货业界

央行加息周期已经开启 商品走高难脱阶段性特征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2月16日08:12

  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取向已基本定调,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意味着“稳”还是“紧”?笔者更愿意将这两个字拆分为二,即“稳货币、紧利基”。

   究竟是“稳货币”还是“紧货币”需要从内部和外部综合考量。若论广义货币供应量M2/GDP比值,中国无疑是全球最高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必须正视,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必然,关键环节在于调整的节奏和周期如何配置。从11月投资、消费、货币信贷等数据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和外围经济体修复似乎在得以增强,特别是美国近期经济数据开始明显好转,高盛、巴克莱等机构纷纷上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此外欧洲尽管经受着主权债务间歇性阵痛,但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如德国、法国等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因此,全球主要央行一致性的量化宽松(美国QE版本不断升级)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政府主动管理货币存量和流动性的空间,若实施“紧货币”政策,不难想像人民币将承受何等升值压力,汇率的过快和跳跃式抬升可能对中国经济构成致命性冲击,甚者重现日本式衰退的图景。另一方面,“紧货币”在境外资本不断涌入中国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被动,外汇占款的增加需要央行基础货币的冲销投放(广义货币主要由外汇占款和国内信贷构成),进而削弱了金融机构满足实体经济信贷供给和货币创造的调控能力。

   “紧利基”是“稳货币”的衡量尺度,且二者相辅相成。笔者认为,管理通胀预期和房地产调控尽管属性不同,但实质上却同属一脉,与之相对的无外乎是流动性的大环境,换言之,流动性管理的成败奠定了二者的生死。客观而论,当前市场流动性的环境确实在发生改变,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内1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笔者认为,“稳货币”的政策条件下,随着资金使用成本的不断走低(名义利率固定,而CPI不断走高,标志着实际利率的负溢价水平扩大,11月实际利率为-2.6%),资金不是选择沉淀而是选择更加流动的形式,流到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货币的流动速度增加,加上目前的存量基础,将进一步对流动性形成正向支撑,这容易滋生资产泡沫和通胀题材的炒作。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若没有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配合,调控的实际效果有可能“事倍功半”,而从“宽利基”到“紧利基”的转向或者恰好符合当前宏观调控的路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中国经济而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宏观取向宜“稳”字当头,“宽财政”、“稳货币”和“紧利基”的三维组合有可能成为贯穿全年的政策主轴,换言之,央行加息周期已经开启,实际利率将逐步正向回归,股票和商品市场的走高难以摆脱阶段性特征,其中黄金牛市于2011年“寿终正寝”更是大概率事件。(笔者为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

  

(责任编辑:贾海滨)

搜狐理财

830粉丝

关注

贾海滨

85粉丝

关注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