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这是上证综合指数今年以来截至11月19日的区间表现。
4.99%,这是15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今年业绩的中位数。
上述区间里,116只产品正收益,32只收益率超过10%;中金“策略2号”等7只产品浮亏超过10个百分点。
理财周报机构投资者板块,本期向你呈现总规模1153亿元的一个理财产品市场,发现和判断其中隐藏的交易价值,揭秘业绩排名原因。
45家券商是这个市场的“操盘手”,它们已发行管理156只集合理财产品。浙商“金惠1号”凭35%的正收益领头,而中金“策略二号”不幸以-14%垫底。
等闲白了券商头。券商理财走过的路途并不平坦。
2004年之前的几年大熊市为外因,券商违规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等公司治理缺陷是内因,内外诱因造成券商投资理财的诚信度尽失。监管层对此心有阴影,并未“批发”券商理财牌照。券商因此坐失2005年-2007年的大好牛市时机。
如果说过去是为了忘却,你可以不理会如此纠结的券商理财史,但你要关注经济学上的一个词趋势。趋势代表先发优势。
WIND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的4年,新成立产品数量、发行份额分别是7只(175亿份)、22只(226亿份)、47只(633亿份)、85只(566亿份)。
不难看出,今年以来券商理财产品出现了小高潮,今年发行的数量超出前3年总和。但今年平均发行份额大不如前,仅8.21亿元,甚至少于2008年熊市的10.3亿份。
今年的产品结构以混合型居多,股票型仅3只(平均发行2.91亿份)。这一点与上半年股市有关。
资管业务开展较早的券商,均有较多产品发行,如东方发行了6只平衡混合型、1只FOF产品。股市行情造好,极大刺激了产品发行。像今年业绩领涨的浙商,凭借“金惠1号”良好表现,其“金惠2号”11月初只用了一周时间即完成了3亿多的募集并成立。
券商理财产品的实际成立规模,与目标规模相差甚远。像老牌券商理财卖方光大,其“阳光集结号二期”,实际募集1个亿,是原定目标的1/10。发挥小额资金投资灵活的特点,尽快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延续产品线,是作为理财产品提供商的券商打的如意算盘。
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私募性质的券商理财,有着自己的渠道优势,兼具自有资金认购的制度安排。
不消耗净资本的集合理财,已经成为券商寻求突破转型的必选项。在券商母体支持的大背景下,像中金“策略二号”业绩垫底的原因,恐怕只能用投资管理能力高低来解释了。
作者:汪江涛 (来源:理财周报)
(责任编辑:乔瑞昕)